中國日報網7月5日電?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數日以來,西方各國一直都在想建立一個強大的統一戰線,以應對俄羅斯對國際秩序發起的挑戰。不過,西方各國領導人卻面臨一個長期性困境:一場無止盡的戰爭所付的經濟代價已不堪重負,令人疲于應對,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獲得公眾的長期支持?
在油價飆升以及持續經濟陣痛的形勢下,面對對俄保持持續施壓引發的多重挑戰,美國總統拜登在6月30日馬德里北約峰會閉幕式上表示,美國人要做好為未來持續上漲的油價買單的準備,“要持續到俄羅斯就無法真正打敗烏克蘭,跨過烏克蘭作戰了?!?/p>
在北約峰會閉幕之際,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于一周末在德國舉行。西方各國領導人擔憂本國民眾會產生厭戰情緒紛。與此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出了更為堅定的決心,而烏克蘭對資金和武器的需求似乎永無止境。
瑞典外交部長林德(Ann Linde)曾極力說服土耳其撤除對瑞典和芬蘭申請加入北約的障礙。她警告稱,通脹加劇、能源和食品價格的上漲等情況影響了執政黨支持率的情況下,未來可能還會面臨民眾支持度下降、公眾興趣消退等嚴峻問題。
她表示,從媒體上已然看到,人們對俄烏軍事沖突的厭倦情緒日益增加,影響公眾輿情,而公眾的態度又會影響政客。因此,應高度關注烏克蘭以及俄羅斯目前所采取的行動,這是重點關注。
拜登及其盟友無法行之有效地解決俄烏軍事沖突,也就無法實現支持烏克蘭的承諾。普京的行動表明,他相信自己能夠比烏克蘭和西方堅持得更久,目標仍然是推翻烏克蘭親西方政權。
當地時間6月29日,在土庫曼斯坦舉行的里海沿岸國家首腦峰會閉幕后,普京于當日晚接受記者采訪。他堅稱自己并不急于結束戰爭,又一次聲稱:西方在烏克蘭建立了一個“反俄橋頭堡”, 是高懸在俄羅斯上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普京談及俄軍發起的這場戰斗時說,“一切進展順利,有條不紊。沒有必要再談時機問題。”
普京的言論凸顯了他的態度轉變。戰爭初期的他非常易怒、性情暴躁,而現在,他的姿態則更為鎮定而自信,符合他戰前的形象。這一態度轉變表明,盡管俄羅斯最初在軍事戰略上出現了幾次失誤,以及對西方制裁開展一系列懲罰性措施后,普京相信,俄羅斯戰爭策略穩步開展,俄羅斯的經濟體系和政治體系也已穩定下來。
迫在眉睫的意志力之戰實際上表明::烏克蘭成了“燒錢機”和“武器消耗機”。
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薩曼莎·鮑爾(Samantha Power)向世界銀行表示,目前,國際援助并不足以維持烏克蘭每月的軍費開支。 她說,“根據最新估計,烏克蘭政府每月在戰爭上的開支達50億至60億美元”,并認為“這一燒錢率令人震驚?!?/p>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G7峰會和北約峰會上再次發出呼吁,希望盡快獲得更多的武器支援,以擊退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的進攻。他表示,盡管西方提供了更多射程更遠的武器——如炮彈、加密無線電以及更先進的無人機,卻這仍然不夠。
當西方領導人在“捍衛自由、抵抗暴政”的言辭聲中離開馬德里之時,英國表示將向烏克蘭額外提供12億美元的軍事支持,幾乎是其對烏克蘭政府承諾提供的財政援助的兩倍。自俄烏軍事沖突開始后,美國承諾向烏克蘭提供540億美元的援助。
(編譯:武文潔?編輯: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