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7月14日電 “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首站來到北京市政協。圍繞“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系列協商訪談節目的情況,多位委員和群眾代表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北京市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吳大倉介紹道,“打造提案辦理面對面直播訪談節目的初衷,是進一步加強提案辦理協商,擴展協商的渠道,接受社會監督,更好地打造主題多樣、內容多維、受眾多元參與的民主溝通平臺。”
據了解,“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直播訪談節目,自2018年開播以來,至今已連續舉辦四年,先后共有73位市政府委員走進直播間,現場開展零距離面對面的提案辦理協商。另外,節目還邀請了市民代表參加模擬政協實踐活動的學生代表,網絡名人代表等參與。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開展了互動交流和協商對話。
作為提案辦理結果的受益人,今年已經75歲的北京市潘家園街道居民劉士雄說道,“我們小區是老國企宿舍,大多數是為國家貢獻了幾十年的老退休職工。上了年紀腿腳不便,平時需要下樓遛彎、散散步,可是一想著要爬樓梯就頭疼。”在北京市政府就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老樓加裝電梯的政策支持下,在北京市政協的主動作為、積極推動下,這類老舊小區有了變化。就像劉士雄老先生說的一樣,“政府給我們加裝了電梯,對于我們老人來說不是錦上添花,而是我們的剛需。”
據介紹,為了更好地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持續推動提案高質量的發展,“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2018年7月,北京市政協提案委會同市政府辦公廳、市政務服務局,首次策劃組織了五期“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系列協商直播訪談節目,邀請市政府工作部門一把手與政協委員就提案辦理進行協商,并以全媒體形式向公眾直播提案辦理民主協商的全過程。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直播訪談節目已經成為北京市政協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協商品牌。在為委員搭建全新的協商民主平臺的同時,也進一步拓寬了委員聯絡基層、聯系群眾、廣聽民意、廣集民智、凝聚共識的渠道,實現了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的目的。
協商民主這些抽象的政治概念通過面對面這種形式拉近了廣大人民群眾和政府之間的距離、降低了解決問題的難度。通過政協提案辦理面對面,不僅可以增進群眾的理解支持,還能夠彰顯協商民主制度優勢,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事項辦理的進度實效,從而促進工作的良性互動,踏踏實實地解決老百姓身邊事、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