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市國家森林公園拱攏坪景區。陳曦 攝
近年來,貴州省畢節市持續推進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固廢治理戰、鄉村環境整治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
今年2月,貴州向黔西市畢綠生態綠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發放全省首張林業碳票。公司總經理彭驍激動地表示,“這是公司發展的里程碑!”
“我們的33056畝林木固碳釋氧的量是13.573萬噸,按照近幾年碳匯交易的平均最低單價每噸22.5元來計算,這張碳票可實現碳交易價值305萬元左右。” 彭驍補充說道。
據介紹,林業碳票是林地林木碳減排量收益權的憑證,相當于將一片森林的固碳釋氧功能作為資產交易的“身份證”。
去年7月以來,在省林業局的支持下,貴州省首例市(州)林業碳匯研究在畢節市開展,測算了畢節市森林、草原、濕地碳儲量和碳匯量。
目前,畢節市林業局等相關部門正積極探索,推動林業碳票上市交易。同時,將持續探索以林業碳票作為貸款的可質押物,參與碳票存儲、交易、融資等,推動碳票變現,讓“碳票”真正變“鈔票”,裝進群眾腰包。
畢節市赫章縣海雀村大景。“烏蒙視界” 攝
經過當地干部群眾30多年的努力,赫章縣海雀村曾經的荒山禿嶺已成“萬畝林海”,林地面積達1.37萬畝,森林覆蓋率從1987年的5%上升到現在的80%左右,家家建起新房,林茂糧豐人民富足。
今年4月,全省第二張林業碳票在海雀村發放。經過貴州省林科院核算,涉及林地7346.5畝,監測期碳減排量達34627.7噸。
“我們正和銀行對接,走完程序后,就可收儲這張林業碳票。按照每噸碳減排量價值30元計算,這張碳票價值100余萬元,錢預計1個月就能發到村民手中。”畢節農投公司副總經理洪林的話,讓海雀村的群眾吃下了“定心丸”
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文均福算了一筆賬,這張林業碳票,可讓海雀村227戶群眾戶均增收4400多元。
每天一大早,大方縣羊場鎮穿巖社區70歲的陳玉發來到自家林地里,他抬頭看著杉樹上釘著的一塊塊白色編號牌,心里說不出的開心:“每年只需管好這些樹,一棵樹就有3元錢進賬,450棵樹一年就有1350元。”
“這是由農工黨貴州省委引進的單株碳匯項目。”大方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測算,1株胸徑5厘米左右的樹每年的碳匯量約為10千克,面向致力于低碳發展的個人、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進行銷售,單株碳匯量售價3元。
目前,大方縣單株碳匯項目惠及農戶324戶,掛牌樹木11萬余棵,每年給群眾帶來33萬余元收入。
位于畢節市威寧縣的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黑頸鶴等越冬候鳥的棲息地。
近日,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要努力把畢節建設成為百姓富、生態美、活力強的示范區。
《規劃》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突出綠色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科學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動傳統煤電產業綠色轉型,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到2025年,畢節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3.5%左右,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0%以上。(記者 楊軍 趙伊夢 編譯 趙妍迪)
原文見7月20日中國日報6版 英文鏈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207/20/WS62d752c7a310fd2b29e6d4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