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頭茬豐收)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17日訊(通訊員 譚思佳 賀慧琳)立秋過后,在湘鄉市泉塘鎮良沙河村的再生稻基地里,100多畝再生稻迎來了頭茬開鐮收割。8月16日上午,我們在泉塘鎮建業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再生稻基地看到,稻浪滾滾、稻穗金黃,收割機在廣袤的稻田里來回馳騁,農民們忙著收割、脫粒、裝車,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秋日豐收圖。
(再生稻迎來頭茬開鐮收割)
再生稻是一種特殊的水稻種植方式,即選取再生能力強的雜交稻,利用頭季收割后稻樁上存活的腋芽,經過適當的栽培管理萌發稻穗,再收獲一季的稻作模式,亦稱“一種兩收”,不僅減少了播種、育秧、栽插、整地等環節,而且具有米質優、投入少、效益高等特點。
“收完第一次以后,過兩個月再收第二次,第二次的產量大概每畝300斤左右。”建業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建軍告訴我們,今年再生稻兩季產量每畝預計可達1200斤,雖然再生稻的二季產量沒有一季高,但受光照、氣溫等自然條件影響,第二季產出的大米口感更佳,比種雙季稻省力省人工,增產增收更有保障。
由于再生稻對生長條件要求高,所以湘鄉市目前種植面積并不大,主要針對新型經營主體、家庭農場或者合作社等對技術掌握程度較高的農戶進行推廣。
(一審 胡孟婷 二審 曾佰龍 三審 白培生)
(譚思佳 賀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