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傳夢公益基金的“資教工程”被譽為新“希望工程”。2014到2022的8年時間,“資教工程”的300位老師,星火般深入貴州、云南、廣西、甘肅等8個省101所鄉村學校,成為61000多名學生的陪伴者。
作為項目發起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孔維希望從公益的角度幫助貴州家鄉, 參與到鄉村教育振興之中。
▲傳夢公益創始人、演員孔維與鄉村孩子
2006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首次提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教育的問題從“有學上”轉化為“上好學”,眾多鄉村助學項目從“救助”調整為“發展”模式,為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助學金”,為學校建設圖書館、電教室、活動空間等。2017年,以《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頒布為標志,我國義務教育由“基本均衡”進入“優質均衡”階段,投射到公益領域則體現為從聚焦應試教育轉向關注素質教育的項目越來越多。
“資教工程”讓當地畢業的師范生,回歸當地教書,讓當地人教當地孩子,為當地構建可持續的支持系統。“資教工程”招募老師,一定要在項目當地招,因為團隊堅信,當地老師更了解當地孩子,他們知道自己成長中的得與失,更易同理共情到教育之中,不需要經歷城市志愿者的水土不服,少數民族地區尤其如此;要求資教老師是師范類或文體類畢業的,這樣才能保障教學的專業性;開展“資教”一定要長期的,至少1年起,時間最長的有8年,和項目同歲,以相對保障教學和師生關系的穩定持續;最特別的是,相較于大部分支教老師從城市來、回城市去的軌跡,“資教工程”的老師們,從鄉村來,并且最終大多數選擇留在鄉村,考入公辦教師系統。
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的李偉,2020年來到貴州省三穗縣桐林鎮坦洞小學。三穗縣是侗族同胞聚集地,本就是侗族的她,對侗歌這門古老的歌唱藝術有著獨特的情感和理解。侗歌是中國音樂史上的重大發現,它是中國的多部和聲藝術,扭轉了復調音樂只存在于西方的認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可惜的是,近年來保護傳承工作做得少,年輕一代基本都不會侗歌了,只有家里上了年紀的老人才會。李偉主動開設侗歌興趣小組,并經過不斷的努力,讓孩子們完成有難度的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演唱。同在貴州,身為苗族人的劉揚在黔東南州臺江縣南省小學資教,她教會學生唱苗歌、跳苗族原生態舞蹈,并為學校編排了獨具特色的民族舞大課間。2019年,由云南資教教師彭安超指導學生創作的《最炫民族風》的線描圖,更是從1.5萬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了全國珠寶制作職業技能競賽青少年公益組三等獎,這是前40名參賽作品中唯一一個出自鄉村學生之手的作品……
▲資教教師麻旺德與鄉村孩子
《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1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數量有1.45億人,其中鄉村學生3418.77萬人,鎮區6087.56萬人,這意味著占我國義務教育總人數66%的孩子們,都有在鄉鎮、農村生活的經歷,而鄉村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也在被廣泛關注。2021年發布的全國首份《鄉村兒童心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鄉村兒童的抑郁檢出率為25.2%,焦慮檢出率為25.7%。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風險更大,留守兒童抑郁檢出率為28.5%,留守兒童過度焦慮檢出率為27.7%,均高于非留守兒童。非留守兒童的自尊水平、堅毅力、同伴關系質量顯著高于留守兒童。
因此, “資教工程”老師的工作分為三部分:音體美英的日常授課、社團活動和興趣小組、愛心陪護。從老師們的反饋看,最初接觸這些鄉村孩子時,他們確實是內向、膽小甚至有些自卑的,但經過一段時間,會慢慢發生變化:從怯生生不吱聲,變得愛笑、愛說話、愛運動了;從總是低著頭目光閃躲,變成能主動策劃參與一場時裝秀了;從一提起父母就羞澀沉默,變成會在節日里畫畫送給家人,會在電話里給忙碌的父母哼首小曲兒……誠然,孩子們最大的變化是心中有愛、也會表達愛了。在每年傳夢公益開展的城鄉融合夏令營活動里,總會聽到“你需要幫助嗎?”“需要我幫你做些什么嗎?”,這些都是鄉村孩子的聲音,他們會主動向城市孩子提供幫助。
從師范學院畢業后回到云南騰沖的韓永麗,在母校五合鄉馬蹄寨教學點資教五年,她是孩子們的老師,姐姐、好朋友,傾聽者,還有學生說她是“保姆”,因為學生的衣食起居都與她有關,早上在晨讀前給孩子們備好早餐,晚上監督寄宿生休息。
她在工作心得里寫道:“有人說教育是教書育人,老師是引路人;而我認為,真正的教育是用愛來成就的。教師職業是一個良心職業,教師更多的是以一個伙伴的身份,陪伴著孩子們,一起手拉手肩并肩地向前走。想其所想,思其所思,要真正讓自己走進孩子們的心里。若教育是沒有愛,沒有情感的,那就像魚沒有水一樣。所以我們要做有溫度的教育者。”
▲韓永麗老師與鄉村孩子一起吃早餐
繼續前行的路上,傳夢公益創始人孔維說,其實不需要孩子們畫得多好唱得多好,只希望成年后回想起童年,畫面里有曾經遇到的好老師,意識到生命里有過這樣的光亮,就夠了。童年得到的愛,會變成長大后的光。“資教工程”與其說是素質教育,不如說是通過音體美探索的愛的教育,是扎根在鄉村的守望相助,是一場流動的愛的盛宴。
“百校計劃”完成后,傳夢公益“百企計劃”即將拉開帷幕,希望聯結一百家企業,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共同做鄉村教育的實踐者,見證者。
▲“資教工程”資教教師
(中國日報貴州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