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生之基。黨的十八大以來,紅花崗區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圍繞建設“教育強區”的目標,堅持以“學前教育促雙普,義務教育拓優質,普通高中調結構,職業教育創特色,特殊教育擴規模”的發展思路,全力抓均衡、夯基礎、補短板,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區教育事業取得新成效、展現新亮點、呈現新面貌。
走進遵義市第一中學,一棟棟紅磚白墻的教學樓、宿舍樓映入眼簾,校園內縈繞著朗朗的讀書聲,處處散發著朝氣蓬勃的氣息。
近年來,遵義市第一中學圍繞“辦一流教育名校”的目標,以教育現代化建設為主線,不斷補短板、強弱項,改擴建教學樓、圖書館等一批硬件設施,擴充優質教育資源,做精做優特色項目,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教育和學生社團建設,全面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和學生綜合素質。2022年6月,遵義市第一中學順利通過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學校第一次“升類”評估。
“通過‘升類’來進一步提升我們學校的校園建設和硬件建設,打造更優質的師資隊伍、更規范的校園管理,從而推進學校的內涵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遵義市第一中學副校長羅嬌說。
在遵義市職教中心內的紅花崗區中等職業學校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實訓中心,老師正在講解新能源汽車的基礎理論知識,同學們對于這項新課程非常感興趣。
“我從小就喜歡汽車,學習新能源汽車這門課程,讓我對新能源車輛會更加了解,專業知識會更加豐富,為以后的就業創業打下基礎。”紅花崗區中等職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學生羅何鑫說。
開設新專業是遵義市職教中心積極推進創新發展、把握市場需求、探索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經濟發展邁出的新步伐。職教中心專門新建了約600平方米的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實訓中心,不斷完善教學設施設備,更好地滿足教學需求。
近年來,遵義市職教中心堅持“就業與升學并重”,以職教高考和技能大賽為抓手,切實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全面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同時加強專業建設,深化校企合作,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課堂建在生產線上,幫助每一名學生找到適合其起跳成長的支點。2021年,遵義市職教中心共有2241名學生畢業,其中1143人升入高職,升學率為51%。
十年來,紅花崗區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累計完成教育投入80.8億元,實施了157個新(改、擴)建項目,新增校舍面積83萬平方米,新增學位4.46萬個,有效解決了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大班額”、學前教育“入園難”等突出問題。此外,我區累計新招聘教師2700余人,現有市級以上教學名師、骨干教師、名校長414人,市級以上“三名”工作室69個,教師隊伍結構持續優化。我區還采取“名校+分校”“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方式,有序推進集團化辦學,努力辦好“家門口”的學校。全區現有省級示范性幼兒園2所,市級示范幼兒園11所,學前教育集團10個,義務教育集團7個,高中教育集團1個,職業教育集團1個,區域內教育質量和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實現“雙提升”。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十年來,區委、區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定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大教育投入、狠抓隊伍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育質量,匯聚區域優質教育資源,提升我區教育知名度和美譽度。
下一步,紅花崗區將繼續開展“教育強區攻堅行動”,優化城區學校布局,啟動一批中小學校新(改擴)建工程,培養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響的名校、名師、名校長,扎實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品質提升、職業教育擴容提質”,以高質量教育助推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