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0月10日電 香港協力管理咨詢公司旗下《中國簡報》10月6日發表了題為《中共十九大以來中國經濟、政策和監管發展回顧》的文章,作者為艾倫茲?胡爾德(Arendse Huld)。該文表示,2017年召開的中共十九大為中國在接下來5年的增長和發展制定政策議程。在下屆黨代會即將召開之際,該文回顧了過去5年中國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并討論了有關經濟和行業增長、監管發展和中國邁入21世紀20年代所循的政策軌跡。
文章認為,過去5年來,中國經歷了經濟快速增長和監管及政策環境的重大變化。技術和其他新興產業的穩步發展,再加上有的放矢的發展政策以及得到改進的標準和法規,將繼續使中國朝著成為先進的高收入經濟體邁進。
十九大以來的經濟、技術發展
文章開篇介紹了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總體政策議程和發展目標,并表示即將到來的二十大預計將為中國未來半個世紀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制定類似的短期和長期愿景,并在現有增長和發展政策的基礎上進行擴展。之后,文章回顧了十九大以來的經濟及技術的發展。
文章認為,十九大制定的經濟目標基本在接下來的5年內全部得以實現。2021年,中國已成功地消除了絕對貧困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其他經濟指標來看,中國也成功實現了十九大提出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和人均GDP目標。2020年,中國GDP超101萬億元,與2010年相比翻了一番多。與此同時,中國人均GDP達10500美元,也是十年前的兩倍多。
文章指出,十九大以來,即使受到新冠大流行的影響,中國經濟仍然持續穩定增長,展現出中國經濟非凡的韌性。金融服務業等行業對GDP的貢獻小幅增加。
在技術發展方面,文章指出十九大以來中國在技術發展和創新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對于想要成為全世界領先經濟體并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國來說,該領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先進的技術不僅可以幫助中國在價值鏈上攀升,還可以升級其傳統產業。中國通過稅收優惠計劃、人才計劃、政府采購計劃、投資驅動等政策,同心協力激勵高端技術和創新,實現了技術發展的進步。
重大政策發展和立法變化
文章表示,十九大以來,中國政府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為外資和外企開放新行業。實現該目標的關鍵機制之一是加快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確定外商可直接投資并給予優惠政策的行業。該目錄每年更新一次,包括兩個子目錄:一是適用于全國的,二是適用于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的。5年來,兩類產業數量穩步增長,至2020年,目錄已有480個全國產業、755個地方產業。
與此同時,中國還繼續擴大自由貿易和投資區,為部分行業的企業提供包括稅收優惠在內的優惠政策,包括海南自貿港和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等;通過《外商投資法》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的保護。
經過改善企業經營環境的努力,中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從2017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31位。
作者認為,如果不考慮新冠疫情的影響,那么對中國商業環境和經濟討論是不完整的。中國提出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成功地將中國的新冠肺炎病例數保持在全世界最低水平之列。在防止人道主義災難方面,中國政策取得極其值得稱贊的成功。
文章稱,共同富裕是中國過去幾年來發布的最重要經濟與社會政策之一。該政策旨在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促進公平、平衡區域發展并聚焦于以人為本的增長。
另外,文章提到中國制定了新的氣候目標并出臺減碳政策。這包括兩項核心碳排放目標(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向綠色經濟轉型的新舉措以及一系列新政策文件等。
文章在“回顧5年”的最后部分提到“加強網絡安全、數據和個人信息保護”。文章指出,過去5年,中國最重要的變化之一是有關網絡安全和數據及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的發展。中國先后通過并施行《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
在文章最后作者總結道,十九大以來,中國在經濟與社會發展、產業增長、立法及政策改革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中國現代史上一些最重要里程碑都是在這一時期實現的。
(編譯:王曄 編輯: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