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0月29日電 以“把握機遇挑戰的中國與世界”為主題的第88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今天在海南海口舉辦,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曲瑩璞在致辭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故事是新時代中國故事的重要內容,也是讓世界讀懂中國發展道路的重要載體。用心用情向世界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闡釋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世界意義,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知認同,是包括中國日報在內的中國媒體、智庫的重要使命和時代責任。
曲瑩璞在談到對外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闡釋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時提到三點。
第一,立足中國,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將繼續創造“人間奇跡”。中國14億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要帶領如此巨大規模的人口在現代化之路上邁進,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這就要求中國走一條不同于外國的發展道路。經過艱辛的探索,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走出了一條光明大道,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正信心百倍推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二十大召開以來,中國日報持續采訪了許多外國政要、學者,他們都對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辟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給予高度評價。例如,老撾國會副主席宋瑪·奔舍那在作客《連線·全球政要看中國十年》訪談節目時,稱贊中國共產黨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并對人人共享發展成果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表示肯定。
第二,放眼全球,闡明中國式現代化為“不確定”的世界增加“確定性”。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性問題加劇,特別是俄烏沖突給世界帶來更多不確定性。有的國家還不遺余力地搞貿易壁壘、技術壁壘,搞“小圈子”“硬脫鉤”,到處煽風點火,大發“戰爭財”,給世界和平發展造成障礙。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堅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相結合,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經濟全球化,提供“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等國際公共產品,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在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與有的國家動輒“退群”和回避責任不同,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等目標并制定行動計劃,支持生物多樣性多邊治理體系,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世界擔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預測,隨著大多數發達經濟體增長放緩,2023年世界經濟將面臨很大壓力,而中國穩健發展,將占全球總增長的30%。一個開放發展、繁榮穩定的中國在世界舞臺上將繼續發揮穩定器和動力源的重要作用。
第三,面向未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文明發展開辟新路徑。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經過數千年發展,與世界各大文明交流交融,守正創新、歷久彌新,在新時代綻放出燦爛光輝,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開創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實踐表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切合中國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中國式現代化以“并聯式”和“時空壓縮”方式快速推進,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打破了“西方中心論”“歷史終結論”“文明沖突論”的迷思,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和世界現代化理論,拓展了人類文明邁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
曲瑩璞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靠我們一代代人的勤奮和犧牲精神“內生性發展”實現的,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與一些國家奉行“國強必霸”的叢林法則和零和博弈、冷戰思維有本質區別。中國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廣泛贊譽,例如,最近在非洲等地機構開展的民意調查均顯示,中國在相關國家民眾心目中形象持續提升,超過了歐美國家;許多非洲國家提出了“向東看”的口號。
在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正劈波斬浪、勇毅前行,不斷取得新的發展成就,同時為世界作出新貢獻。中國日報也將繼續做好新時代中國與世界故事的記錄者、講述者、傳播者,為促進中外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如何積極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科學把握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中國如何進一步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將給世界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是國內外關注的重要議題。在此背景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日報社、中國銀行與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于10月29-30日在海南海口合作舉辦以“把握機遇挑戰的中國與世界”為主題的第88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