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喧囂的大音箱,輕撫古琴,就足以吸引人們駐足。
“古琴、銅官窯、女書、黑茶……這次參展的10家企業,個個都來頭不小!”湖南雨花非遺館館長鄧運姣一身旗袍,熱情地向參展觀眾介紹。
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老字號)展位面積不過100來平方米,但非遺傳承人、老字號掌門人密集,稍不小心,便會與他們“撞個滿懷”。
上千年的文字,年輕人也愛學
鏡頭對準李愛蓮,她毫不怯場,似乎習慣了“聚光燈”下的生活。
她邊寫邊講解:“寫的是‘霜葉紅于二月花’,看這個‘二’字,一筆,再添一筆,跟漢字很像,辨認出來了嗎?”
寫完,李愛蓮輕輕放下毛筆,舉起作品,對準鏡頭,笑盈盈地介紹:“女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
李愛蓮出生在女書的發源地江永,是國家級傳承人何靜華的弟子,這是她第3次來進博會。近些年,為了推廣女書文化,李愛蓮隨時做好“出鏡”的準備。
“抖音號、視頻號,我都有,還經常直播,看的人不少呢!”李愛蓮得意地說,現在跟她學女書的弟子有30多個,大部分是年輕人,每年接待研學人數近5萬人次。
另一項非遺技藝——創意木工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同樣吸引了不少年輕人。
一塊僅大拇指一半大小的木結構方塊,竟由88塊木頭構成,現場不少參展觀眾為木工工藝的精巧所折服。用不同品種的木頭構成有規則的色塊,再制作成年輕人喜歡的首飾盒、水果托盤、茶杯墊等產品,吸引不少人前來詢價。
創意木工坊負責人說,目前這項非遺技藝已開發為成體系的課程,走進中小學校園,并聯動高校開展畢業設計實習與實踐。這次展出的產品,都是由大學生設計制作而成。
老字號加新渠道,一年銷售百萬元
一塊硬如磚、黑似炭的黑茶茶磚,泡成茶后,湯色紅亮如琥珀,清香蒸騰而起,直鉆鼻腔。
晉豐厚茶行負責人諶超美這次來進博會,為了宣傳老字號品牌,把傳家寶搬到了現場。
一張貢茶“龍磚”包裝上,栩栩如生繪制了一條彩色的龍,還鑲有金箔。諶超美說,這張黑茶的包裝紙距今已有212年,成為晉豐厚悠久歷史的實證。
百年傳承,晉豐厚到了諶超美手中。“茶”香也怕巷子深,諶超美開始布局網店、直播帶貨。
老字號加新渠道,晉豐厚的線上銷量不錯,線上銷售最高時一年達300多萬元。
百年老字號企業,長沙銅官窯“泥人劉”第四代傳承人劉嘉豪也到了進博會現場。
跟去年參展進博會時帶來的銅官窯展品不同,“90后”劉嘉豪今年帶來的銅官窯展品,顏色更淺更活潑,造型也更多樣,還展示新研發的“福祿”茶具禮盒。
“不斷改良技藝,迎合年輕人口味,訂單量不斷上漲。”劉嘉豪說,自己也會通過直播的形式,直播制作過程,讓更多人看見、喜歡銅官窯的產品。
緊跟流行趨勢,拓展海外市場
湖南竹之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顯得跟展館氛圍有些格格不入。這是10家非遺老字號企業中,唯一一家參展的外貿企業。
企業相關負責人楊春香介紹,企業立足傳統竹編技藝,融入現代加工工藝,制作精美的竹籃、竹刀叉勺等中西方一次性環保餐具,不僅讓傳統竹編工藝實現了量產,年銷售額也節節攀升,今年預計可達4000多萬元,主要出口歐美。
“剛才又有一家企業來談合作。”楊春香說,一家北京的高端酒店想定制環保餐具,一眼看中了竹之源的竹刀竹叉。
參展進博會,楊春香除了推介產品,還有一個重要任務——觀摩學習國際食品展區。
國外出了什么新鮮食物,流行什么樣的餐具樣式,她都用心記錄下來,以便企業今后在拓展海外市場時“投其所好”。
“別以為古琴還很小眾,國外都有不少人想買!”湖南雨花非遺館館長鄧運姣說,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傳播,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學習彈奏古琴。雨花非遺館也準備協助述虞古琴,在平江設立古琴生產基地,讓悠悠的琴音傳到大洋彼岸。
(黃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