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2月9日電 12月7日,“聚焦數字經濟合作 譜寫智慧城市篇章——2022年東盟媒體看數字中國”線上研討會成功舉辦。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中老鐵路智能綜合調度系統負責人、調度業務部部長陽勇杰以《推進數字化發展,建設國際化鐵路》為主題進行發言,重點介紹了中老鐵路正式通車的重要意義。
陽勇杰說,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鐵路積極推進與周邊國家的合作,一系列的國際化鐵路項目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2021年12月3號中老鐵路的正式通車具有重要的標志性意義。
中老鐵路是第一條采用中國標準,并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跨境鐵路,北起云南昆明,南至老撾萬象,全長1000多公里。其中國外段的調度、貨運、客運等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完全采用了中國鐵科院提出的智能綜合運輸一體化解決方案,是中國鐵路信息化技術標準在國際鐵路建設中的一次成功應用。
陽勇杰表示,在中老鐵路開通一周年之際,中方不斷推進跨國數據互聯互通工程,實現兩國的信息互換,以及鐵路部門與海關部門之間的數據互換。
中老鐵路目前已經實現了貨運票據信息和列車編組信息等跨國交換,大大提高了物流通關便利。現在,中老鐵路進出口通關時間壓縮至5個小時之內,是開通初期用時的一半,通關效率位居全國鐵路口岸的前列。
陽勇杰說,2023年,印尼的雅萬高鐵也即將開通,作為京張智能高鐵系統向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性,團隊也正在為此做出積極的準備,升級多語言版本,完善本地化功能,讓中國的數字化鐵路服務好每一位旅客。
未來,中老鐵路還將向泰國延伸為中泰鐵路,以及馬來西亞的東部鐵路等等,中國鐵路的數字化與國際化必將為各國人民,特別是沿線城市帶來更多的便利和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