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版面截圖
記者 朱友芳 葉子蓁 長沙報道
夜幕降臨,在中國許多城市的公園、廣場和小區里,經常可以看到一群中老年男女在一起跳廣場舞。
36歲的日籍教師橫山明子(Akiko Yokoyama)在中國生活了十年有余,如今在長沙的一所大學任教長達八年。當橫山明子在長沙看到廣場舞時,她想知道為什么很少有年輕人參與其中。為了尋找答案,她決定加入這群中老年人的隊伍,成為了一名廣場舞舞者。
日籍教師橫山明子
橫山明子在東京國士館大學學習文學時,就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產生了興趣。她說:“我的中文老師教我們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讓我對這個國家和漢語產生了興趣。”
畢業后,橫山明子申請來中國工作,于2014年成為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的一名教師。“我剛來的時候,對這里的很多東西都不熟悉,但長沙人的善良和開放讓我很感動,他們非常關心我。”她說,“我希望能永遠生活在長沙。”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為了紀念這一重要里程碑,日本僑報出版社主辦,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讀賣新聞社等協辦的第五屆日本人講述“難忘的中國故事”征文大賽近期舉行。橫山明子提交了一篇關于她在長沙參加廣場舞經歷的文章,獲得了征文大賽的一等獎。
“有一天,我跳完廣場舞后,我認識了一位年長的女性。她把我介紹給了其他舞者,我因此結識了很多老年朋友。我以前從未想過在公共場合向這么多人介紹自己。”
“她們經常問我生活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難,或者問我是否吃得習慣,被這么多人關心,讓我感覺非常溫暖。”橫山明子寫道。“現在,鄰里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廣場舞為人們相互了解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
橫山明子表示,“在購物或日常生活中,我很少有機會與人交流。通過參加廣場舞,我有了更多認識新朋友的機會,盡管有語言障礙,但這是件很有趣也很有意義的事情。”
橫山明子介紹,盡管中國和日本有很多地方不一樣,但相互尊重才是關鍵。“我一直在從不同角度觀察中日之間的差異。有差異是正常的,求同存異很重要。”
她說,這些差異促使她想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這也是她想留在中國的另一個原因。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互相了解的原因,我希望兩國關系將繼續改善,”她寫道。今年,長沙市與鹿兒島市舉行了締結友好城市40周年紀念主體活動。
在上海留學的日本高中生中之瀨幸(Sesai Nakano)榮獲最優秀獎,她在文章中講述了她在上海新冠肺炎爆發期間與身邊中國人共同抗疫的經歷。
11月17日,她在東京舉行的頒獎典禮上說:“我從中國鄰居和社區工作人員那里得到的關愛讓我感受到了溫暖。疫情讓我意識到人們需要相互支持。”
(周云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