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回眸,湖南經濟大船頂住壓力、破浪前行,一幕幕場景令人極其難忘。
2022年,湖南只爭朝夕。全省糧食又獲豐收,工廠一派繁忙,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這一年,湖南韌性十足。從一季度6.0%到二季度2.7%,再到三季度4.8%,GDP同比增速走出“V”形曲線,盡顯堅強本色。
年初以來,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湖南省委、省政府帶領湖湘兒女,迎難而上、踔厲奮發,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從預計來看,2022年湖南經濟答卷可圈可點: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符合我省經濟運行實際,持續穩中向好,好于預期。
穩字當頭——
沉著應對風險挑戰,湖南經濟韌性強
2022年,國內外經濟形勢異常復雜嚴峻。
在極不平凡的航程中,省委、省政府未雨綢繆、沉著應對,精準施策,明確“穩進高新”工作方針,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出臺穩工業26條、促服務業36條,推出穩住經濟大盤“1+8”政策體系,深入開展“萬名干部聯萬企”行動,全面承接中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
全省上下團結奮斗,扎實穩住經濟大盤。
“三駕馬車”齊驅,著力擴大內外需求——
投資快速增長。全省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發揮關鍵作用,工作專班“烹制”經濟“硬菜”。1至11月,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
一批大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三一智聯裝備基地,中聯泵送智能裝備基地等產業項目投產。常益長高鐵、平益高速、犬木塘水庫等十大基礎設施項目“領跑”,湖南邁入“市市通高鐵”時代。
消費勢頭不減。提振餐飲消費、鼓勵汽車消費、拓展文旅消費、推動展會消費、點亮夜間消費,克服疫情沖擊,激發市場活力。1至11月,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60.85億元,同比增長2.6%。
外貿奮力躍升。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開放型經濟乘風破浪。1至11月,全省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6000億元大關,達到6417.6億元,同比增長22.8%,增速居全國第7位。
經濟大盤穩如磐石,增強了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
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
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因時因勢持續優化完善防控舉措,全面落實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與“新十條”,全省基本做到未發生疫情外溢,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好防控效果。
水利顯威!科學應對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嚴重旱情,實現特大干旱之年無大災。
電力“滿格”!湖南電網成功應對4043萬千瓦歷史最大負荷考驗,打贏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攻堅戰。
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全省糧食總產量603.6億斤,連續第3年超600億斤,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湖南貢獻……
防范風險,守牢底線,贏得戰略主動。全省經濟增速企穩回升的同時,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預期目標。
苦練內功——
“三個高地”鋪展新氣象,湖南經濟活力足
眼下,在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的數字世界里,數據“千軍浩蕩”。這一大國重器,今秋啟動運行,算力達每秒20億億次,是前一代的100倍,再次刷新“中國速度”。
這是自主創新的湖南實踐,也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今年來,湖南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推進“三大支撐八項重點”工作,奮力打造“三個高地”,高質量發展成色越來越足。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產業體系優化升級。
在岳陽,巴陵石化己內酰胺產業鏈整體搬遷與升級轉型發展項目,設備安裝進入高峰期。
在比亞迪長沙雨花區工業園,一臺臺新款“海洋”系列新能源車還未下線就被訂購。如今,湖南每生產兩輛汽車,差不多就有一輛是新能源車。
日前,長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集群、株洲市中小航空發動機集群躋身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隊”,加上此前勝出的長沙市工程機械集群、株洲市軌道交通裝備集群,湖南已有4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隊”,與浙江并列全國第三。
“鞏固提升‘老三樣’,培育壯大‘新三樣’。”省工信廳負責人介紹,在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及航空航天裝備“老三樣”逐步成長為世界級產業集群后,湖南瞄準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現代石化“新三樣”,苦練內功打造新引擎,不斷筑牢實體經濟根基。
擦亮名片,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
全省規模工業企業總量預計首次突破2萬家,湖南鋼鐵首次躋身世界500強,5家企業入圍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算力基礎建設多點開花,計算產業走在全國前列。
向“新”發力,加快邁向科技創新高地。
十大科技攻關項目捷報頻傳,中電48所第三代半導體核心裝備、中車株洲所IGBT芯片、特變電工海上風電塔筒變壓器等,打破國外壟斷。岳麓山實驗室、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湘江實驗室、芙蓉實驗室等“四大實驗室”相繼揭牌,以此為引領,夯實自主創新的基礎支撐。
奮楫爭先,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
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掛牌2年,貢獻了全省近三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額,湖南對非經貿成倍增長。五大國際物流通道和貨運集結中心基本形成。企業“走出去”勢頭強勁,今年前三季度,湖南對外實際投資額達17.1億美元,居中部第一。
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今年1至11月,全省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4.3%,比全部投資快16.5個百分點。
鼓足信心——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湖南經濟潛力大
就在前陣子,省里一則消息刷爆朋友圈——一支由省商務廳組織的經貿代表團,赴非洲、新加坡開展商務洽談。“在這個特殊階段,政府陪著出去,企業心里更有底。”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說。
對于被疫情困擾了3年之久的湖南企業來說,這是一次“走出去”的破冰之旅。行動之快,源于對當前充滿信心、對未來滿懷期待。
這信心,來自湖南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實力不斷壯大——
開放發展更加堅定。今年來,世界計算大會、國際通用航空產業博覽會、全球湘商大會、首屆大國工匠論壇、首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等高質量舉辦,展示了湖南開放新形象,提升了國際影響力。
協調發展成效顯著。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強省會”戰略,引領帶動長株潭都市圈建設,奮力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
綠色發展動能強勁。出臺“碳達峰”行動方案,減排降碳發力。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加速推進,全年核準開工5個抽水蓄能電站,綠水青山“長”出超級充電寶。
共享發展生活更美。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省51個脫貧縣每縣都有2個“當家”特色產業,發展成果溫暖民心。
這信心,來自省委、省政府統籌當前和長遠,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優化營商環境,湖南下好“先手棋”。“身在湖南、辦事不難”——12月20日,“湘易辦”超級APP正式上線,全力打造全省統一的企業、群眾、公務人員“掌上辦事”的總入口、優化營商環境的總平臺,堪稱“一件事一次辦”的升級版,將助力經濟更高質量發展。
在2022年度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活動中,我省排名全國第7位,長沙排名全國城市第6位,均居中西部地區第一。持續優化環境,三湘大地成為創業樂土,客商在湘投資興業信心更足。
信心回歸,化為消費的動力。眼下,雖是旅游淡季,但張家界各大景區熱氣騰騰,忙著維護設備、培訓員工,準備來年大干一場。
“今年旅發大會舉辦,再次讓張家界‘峰’迷世界。”張家界大峽谷景區相關負責人羅克文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大家對經濟前景滿懷信心,景區定能再現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
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湖南經濟大船開足馬力,正駛向更加壯闊的光明前程。
(孟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