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產業賽道上,企業一旦腳力蹣跚,難免變落后產能,一些土地也跟著“躺平”沉睡,成閑置地、低效地。
“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12月15日至16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明方向。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郴州市土地儲備中心喚醒每一寸“躺平”的土地,向土地存量要發展增量,為“強中心城區”拓展國土空間。
2022年以來,郴州市閑置土地、低效用地的處置面積,居全省第一,中心城區對標“內涵式成長”而轉軌變道。
▲ 閑置廠區出租,成鋼管堆放場。(雷雪艷 攝)
讓生產空間見效益
方利米業停產后,出租的廠區里堆滿了鋼管。冷杉公司一直沒投產,門口灌木任性生長,場地也長期出租。郴州城武廣片區,以上兩家企業即存在130多畝閑置低效地。
一邊是土地資源日益拮據,一邊是閑置低效地里衰草枯黃,怎么破局?
郴州市緊扣“畝均論英雄”這一評價體系,打響攻堅戰,清理盤活閑置低效地,促土地資源集聚于高端產業、陽光企業。“地爭一口氣”,不使地皮羞,讓生產空間見“畝均效益”。
▲ 武廣片區測繪圖。
這場攻堅戰頻放硬招大招,一套組合拳虎虎生風。
閑置低效地塊如果面積大,允許分割轉讓、分塊盤活。世貿銅業285畝低效地被一分為四,4家企業進駐二次開發。企業投資強度、建設進度如果達不到土地出讓合同約定,被收取違約金是示警,被收回土地則“后果很嚴重”。鑄萬有公司90多畝低效地就被有償收回,“騰籠換鳥”。
“畝均論英雄”,寸土生寸金。郴州自貿片區(高新區)畝均稅收已由6.34萬元,提高到20萬元,以真金白銀回饋自然資源稟賦。
發展是硬道理,節約是大戰略。在經營城市的考卷上,節約集約用地是一道必答題。
由“增量調節”走向“存量盤活”,以資源利用方式轉變力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郴州城從“城市增長”跨向“城市成長”。
▲ 西城片區征地拆遷后。
讓生活空間見溫度
紡織廠、床單廠、郴嘉鐵路橋……這是老郴州共享的西城記憶。
郴州西城片區是老工業區,曾因工業而興,繁華在線;也因工業迭代,繁華掉線。有工廠搬遷,留下一片片寂寞天地;有工廠轉型,散落一處處工業遺址。
西城片區,朝西城門戶華麗轉身。
2021年湖南省國土空間規劃一等獎案例《郴州市西城門戶更新規劃和城市設計》,勾畫出郴州市“十大重點項目”之一西城門戶的美好圖景:盤活閑置土地、退出低效用地,改造城中村、老工業區,挖掘節約集約用地潛力,驅動城市更新,帶飛人居變革,增進民生福祉。
▲ 西城門戶局部效果圖。
美好圖景,美在落地。郴州市土地儲備中心征收安置了近500戶居民,新增建設土地527畝,盤活存量、激活低效用地855畝。目前已掛牌成交5宗地,成交金額8.7個億,西城片區蝶變有了“余地”。
有了“余地”,實力國企越秀集團落戶西城門戶,出資1.2億元配建三完小北校區,五一前破土動工。
這所學校迎新后,學生出了家門即入校門,每天能多睡半小時成長覺,家長可以站立陽臺目送孩子上學。
筑夢未來,教育先行。多座幼兒園+三完小北校區+郴州市一中北校區,西城門戶憑12年一站式教育集群,構筑家門口教育主場。
不僅如此,西城門戶還依托山水脈絡,縱情融入大自然,將重塑一個城市中心,集教育、康養、商業、文娛于一體。產城融合、復興老城,郴州西城雄心澎湃。
腳踏實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資源利用能力,“郴州門面”西城門戶優化了城市布局、拉高了城市品質。一切建筑不再冰冷,而是溫暖生活空間、溫馨宜居場所,由此洞見郴州西城抱負:賦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時代溫度。
▲ 功勛鈾礦711礦。
讓地下空間見眾生
郴州市蘇仙區許家洞鎮,711礦一名講解員,當初穿行礦洞三個月,依舊不敢獨立帶團。礦洞上下三層、縱橫交錯,“一不留神,就可能走不出來”。
711礦地下空間,曲折幽深。
711礦,系我國最早發現、勘探的大型鈾礦,為新中國研制第一顆原子彈、引爆“東方巨響”提供了高品質鈾原料,被譽為“中國核工業第一功勛鈾礦”。
老一輩711礦人聽從召喚,“黨讓我們去哪里,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里”。不少人“打虎上山”,埋骨青山。711礦,是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精神富礦”。
▲ 711礦,地下礦洞幽深。
18年前,711礦完成光榮使命,正式關閉。而今,這里成了全國核工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延綿約4公里的地下核城,一步步揭開神秘面紗。
文旅行業頭部策劃公司廣州時代文旅,多次踏勘、精心設計,聚焦711地下核城空間:“以虛擬現實的技術結合鈾礦勘測、開采、提煉等過程,探尋發生在地底下的故事”“以711礦洞中的真實故事為素材,打造微劇情+微探險的地下核城探秘體驗”……
▲ 圖中文字均系手寫,711礦人這等功底讓人嘆為觀止。
事實上,“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郴州市,坐擁一個個地下礦洞世界,許多礦洞陸續見眾生。桂陽縣城,湖南第一個工礦旅游項目寶山國家礦山公園,井下探秘區深挖礦冶歷史底蘊;臨武縣三十六灣香花嶺礦區開采工礦文化,“賴子嶺工礦遺址”風景獨好。
搶抓郴州市明年承辦第二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的機遇,蘇仙區全域旅游版圖中,抱團組合出天堂溫泉-711紅色文旅景區。
天堂溫泉曾是中國女排療養基地,地熱資源在全國排名前三。原湯泉水恒溫,被余秋雨盛贊為“母親的體溫”。
天堂溫泉的女排精神,相逢711礦的“兩彈一星”精神,對激活郴州紅色文旅市場具備“核聚變”效應。
給足711紅色文旅小鎮的土地要素保障,蘇仙區組建專班,清產核資、摸清家底,已為景區注入土地31萬平方米。
地下空間,不可以“閑著也是閑著”,不僅要見天地見眾生,還要見到郴州特色文旅新路徑,見到郴州國土利用新境界。
▲ “林邑福地”能“云上看地”。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地下逛城,還能“云上看地”。郴州市上線了全省首個掌上官方土地推介系統“林邑福地”。可視化、信息化和數據化的土地資源配置,讓看地者可一手“掌控”。
節約集約用地,靠城市“火車頭”來帶。
設置新型科教區、產業轉型升級區、可持續發展示范區,郴州市土地儲備中心主導片區開發,以更少新增用地指標,支撐更大經濟總量增長,精明精細精準描繪城區“成長坐標”。
土地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財富之源,郴州城盤活存量、做優增量,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高質量發展騰挪出空間,喜看“遍地英雄下夕煙”。
(盧黎清 陳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