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3日報道(文/許緣) 美國通貨膨脹可能正在降溫。然而,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一杯咖啡或一盒雞蛋的價格卻并沒有下降。
美國商務部1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2月美國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同比增長5%,漲幅雖降至2021年底以來最低值,但仍遠高于美聯儲設定的2%長期通脹目標。分析人士認為,雖然美國物價水平同比漲幅收窄,但許多商品價格仍高于一年前水平,并可能長期處于高位,持續困擾民眾生活。
通脹或將持續
美國商務部當天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美國PCE價格指數環比上漲0.1%;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PCE價格指數環比上漲0.3%,同比增長4.4%,也高于通脹目標。
另據美國勞工部1月12日公布的數據,作為衡量物價水平的另一重要指標,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去年12月環比下降0.1%,但同比仍增長6.5%。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1月30日在彭博社一檔節目中表示,當前市場已經消化了“通脹結束”的消息,但該預測可能被證偽。
克魯格曼說,如果金融市場基于通脹已經過去的認知而大幅放松,將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再度引發通脹。他認為,當前的經濟數據表明,美國經濟面臨多重不確定性,且數據通常具有滯后性,使人們很難根據數據清晰解讀經濟形勢。
美國大型零售連鎖企業克羅格首席執行官羅德尼·麥克馬倫認為,短期內食品價格不會下降。他說,雖然物價上漲速度有所放緩,但這不意味著將出現通貨緊縮,預計通貨膨脹在2023年上半年仍將持續。
美國蓋勒普民調機構1月30日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15%的受訪民眾認為高通脹是美國面臨的最嚴重問題。這一比例雖較去年11月至12月的16%略有下降,但仍位居榜單第二位。有高達21%的民眾認為美國政府領導力是最嚴重問題,可見受高通脹等問題影響,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高漲。
這份1月2日至22日針對1011名美國民眾所做的隨機調查還顯示,超過80%的受訪民眾認為美國經濟狀況不盡如人意或糟糕,高達72%認為經濟正變得更糟。
物價沒有下降
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表示,物價水平整體而言沒有下降,只是上漲速度正在放緩。
勞工部數據顯示,去年12月,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多種商品價格同比漲幅驚人。其中,中小學營養餐價格上漲305%,雞蛋價格上漲59.9%,人造黃油價格上漲43.8%,燃油價格上漲41.5%,機票價格上漲28.5%,烘焙咖啡價格上漲15.5%,奶制品價格上漲15.3%。
從地域上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和圣保羅市以及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去年12月食品價格上漲最為兇猛,同比分別上漲14.1%、13.7%和13.5%。同期,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市、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同比漲幅分別為8.8%、7.7%和7%。
本報記者在實地調查中發現,在首都華盛頓附近的全食連鎖超市,12枚裝雞蛋價格一度從兩年前的每盒7.99美元漲至11.49美元。雖然目前已降價至8.99美元左右,但與兩年前相比也漲了12.5%。
雞蛋價格瘋漲引起美國國會關注。羅得島州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杰克·里德1月24日致信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主席莉娜·汗,敦促該委員會向美國大型雞蛋企業發起調查,以確認它們是否存在“哄抬價格和其他欺騙行為”,這些行為“可能導致美國消費者成本上升”。
一項調查顯示,食品價格持續上漲已經悄然改變美國民眾的消費習慣。通脹初期,人們通過購買非知名品牌的同類型食品等方式節省食品開銷。如今,他們索性直接減少了購買量。人們已經開始在真正需要的食品與暫時不需要的食品之間作出取舍。
這項截止于去年9月的月度調查顯示,隨著美國消費者逐漸減少食品購買,認為家里儲備的食物會在自己有更多的錢購買食物之前耗盡的受訪者比例從2021年10月的35%上升至2022年9月的42%。
事實上,從通脹緩解到消費者價格下滑通常需要一段時間,存在一定滯后性。這是由于企業為抵御不可預測的價格飆升而簽訂了長期合同,提前幾個月便確定了原料和物流等價格,導致生產端價格下降無法迅速傳導至消費端。
另外,受美國家庭預算吃緊導致需求下降的影響,部分消費品供應商采取所謂“縮水通脹”策略,通過漲價或縮小產品包裝規格來彌補邊際利潤下降造成的損失。這也造成物價持續高企。
以美國日化企業巨頭寶潔公司為例。該公司日前已通知其零售商客戶,自2月28日起,公司旗下的汰漬洗衣粉、當妮烘干機紙等產品將漲價,部分個人健康護理產品也將于4月中旬漲價。此前,寶潔公司已上調嬰兒護理、女性護理、口腔護理、護發和護膚等10個類別產品的售價。
關于漲價的理由,寶潔首席財務官安德烈·舒爾滕解釋說,消費者對物價上漲的接受程度“總體好于預期”,特別是對女性護理和清潔用品等剛性需求產品漲價的接受度更高,“消費者不會(因漲價而)不再洗手或洗衣服”。
消費正在萎縮
對于消費者來說,工資水平長期跟不上通脹水平導致實際收入縮水,生活壓力不斷增加。而隨著新冠疫情緩解,消費者更多地將有限的收入花在上班通勤、外出就餐和假日旅行上。面對日益昂貴的商品價格,消費者只好減少購買。
美國商務部1月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未經調整的消費者支出環比下降0.2%,為連續兩個月下降。經通脹調整后,實際消費者支出更縮水0.3%,凸顯推動美國三分之二以上經濟活動的消費者支出正在萎縮。
美國商務部1月26日公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報告同樣顯示,按年率計算,商品領域的消費者支出在2022年前三季度連續下滑,僅在第四季度小幅上漲1.1%,無法扭轉全年萎縮的頹勢。
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首席執行官馬特·謝伊指出,消費者依然對價格保持敏感,能感知到日常開銷面臨的壓力。多數美國零售業高管預計,未來一年美國家庭仍將感受到高物價帶來的生活壓力。
凱投國際宏觀經濟咨詢公司首席北美經濟學家保羅·阿什沃斯預計,消費者支出在2022年以“災難性結局”收官,今年第一季度該指標或仍接近零增長。
由于通脹持續高企,疫情期間在聯邦政府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下,民眾的儲蓄變得充盈,但目前已經消耗殆盡,令美國消費者陷入恐慌。數據顯示,去年12月,美國民眾每月儲蓄額在月收入中的占比僅為3.4%,較一年前的7.5%大幅下降。
本杰明·德隆是明尼蘇達州一家制造業企業客戶經理。疫情期間,德隆的存款一度增加到3700美元,如今只剩3美分。這一兩年來,德隆不得不動用積蓄購買價格高昂的食雜品并支付水電費和汽車保險費。他去年和鄰居一起買了幾頭豬,放在親戚家的農場上飼養,這為他節省了大約500美元的食雜品支出。
近期美國企業裁員潮令德隆頗為擔憂,生怕自己也被裁撤。“如今,裁員對我來說是必須應對的危機,如果我沒了收入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