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2月6日電 冬去春來,中國經濟新年以來復蘇之快讓世界印象深刻,再次展現出強勁韌性與蓬勃活力。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網站2月5日刊發題為《中國的超快速經濟復蘇》的文章說, 隨著防疫措施的不斷優化,中國的服務業開始恢復生機。官方數據顯示,包括服務業在內的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從去年12月的41.6%躍升至54.4%,為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大躍升。
美國銀行大中華區經濟學家喬虹和皮曉晴表示,零售、住宿和餐飲等“受到疫情打擊”的服務行業活動已經大幅上升。在電商平臺上,一些餐廳用餐時的等位牌號甚至達到了1000。
花旗銀行表示,消費將在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中占據最大份額。根據花旗集團的數據,如果算上政府支出,消費占比幾乎達到80%。這將是20多年來的最高比例。
文章強調,中國的消費將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受歡迎的貢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30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經濟今年將增長5.2%,占世界經濟增長的五分之二。報告同時預測,美國和歐元區經濟的貢獻總和還不到五分之一。
美聯儲經濟學家們最近的一項研究也闡述了類似觀點,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實現 1%的增長,就將推升世界其他地區GDP增加約0.25%。
文章認為,如果中國經濟增長率從3%提高到5% -6%,溢出效應可能相當于世界其他地區GDP增長0.5-0.75%,折合約為4000億至6000億美元的經濟產出。
另據阿聯酋《國民報》網站報道,國際投行高盛集團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經濟的重新開放和國內需求的全面復蘇,將在2023年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約1%。
高盛集團表示,中國對國外服務業(尤其是國際旅行)需求的復蘇,也將提振全球經濟增長。國際旅行的全面正常化將為亞洲新興市場和其他地區經濟體的GDP帶來可觀的提振。
(編輯:齊磊 劉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