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2月14日電(記者曹音)過去五年,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圍繞鄉村振興、糧食安全等國家重視、公眾關切的熱點話題加快起草相關法律,并積極推進審議通過和貫徹落實,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堅持國家總體安全觀提供法治保障。
2018年,制定鄉村振興促進法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由全國人大農委牽頭起草。委員會圍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章節結構等進行認真研究,深入開展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反復修改完善,2020年6月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2021年4月審議通過。
鄉村振興促進法是一部綜合性法律,填補了我國鄉村振興領域的立法空白,標志著鄉村振興戰略邁入有法可依、依法實施的新階段,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法律規定的產業發展、人才支撐、文化繁榮、生態保護、組織建設、城鄉融合等,既是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法律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升農村文明程度為核心,但不只是促進經濟發展,而是立足于促進鄉村全面振興,除了產業振興之外,還包括農村、人才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在這部法律中,廣大農民還有了一起慶祝豐收的節日,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年人以及殘疾人、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也得以體現。
全國人大農委辦公室主任何寶玉告訴記者,鄉村振興促進法頒布后,全國人大農委于2021年5月與常委會辦公廳共同組織召開鄉村振興促進法實施座談會。會議邀請7名基層全國人大代表、基層干部代表參會,力求把法治宣傳教育的聲音傳到基層。
2022年6月,在鄉村振興促進法實施一周年之際,全國人大農委與農業農村部聯合召開鄉村振興促進法實施座談會。全國人大農委還加強與省(市、區)人大農委溝通聯系,協助地方人大結合地方實際,抓緊制定鄉村振興促進條例,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促進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夯實法治基礎。
糧食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國家安全。為此,全國人大農委持續推進相關法律制定、修改,通過立法堅持國家總體安全觀,用法治管好“天下糧倉”。
比如,2020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后,全國人大農委積極研究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提出相關的立法和監督工作建議,包括起草黑土地保護法。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農委收到“關于制定黑土地保護法的議案”和多件關于黑土地保護的代表建議,2021年3月底,黑土地保護法起草工作開啟,草案于2021年12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并在三次審議后,于2022年6月順利通過。
又如,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后,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全國人大農委共同牽頭起草。全國人大農委法案室主任張福貴表示,全國人大農委對重點問題開展研究、提出意見建議,特別是就草案如何強化節約糧食反對浪費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具體建議,包括設立專章對節約糧食作出規定,增加和充實關于糧食生產經營者的節糧減損責任、國家采取措施降低糧食損耗率、增強糧食儲備輪換的科學合理性、保護糧食和糧食設施、倡導珍惜和節約糧食等內容。目前,主要建議已體現在草案中。
再如,種子法修正案草案于2021年12月審議通過。修改著重圍繞保護植物新品種權、促進自主創新,從擴大植物新品種權的權利內容和保護范圍、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加大侵權賠償力度、強化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修改完善。
五年來,全國人大農委共牽頭組織起草法律草案8件,包括起草鄉村振興促進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黑土地保護法、糧食安全保障法以及修改森林法、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種子法,其中的6件已經審議通過。
此外,據全國人大農委法案室主任張福貴介紹,全國人大農委還組織實施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漁業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畜牧法等5部涉農法律的執法檢查,并開展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高標準農田建設、珍惜糧食反對浪費、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育種創新等9個專題調研,通過立法、監督工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