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28日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并發布《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3年度報告》和《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2023年度報告》兩份旗艦報告。報告顯示,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2023年亞洲經濟體整體復蘇步伐加快。亞洲經濟發展前景如何?面對諸多風險與挑戰,各方又將如何合力應對?
亞洲成為全球可依靠的增長動力
和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撐力量
為期4天的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今天起在海南博鰲舉行,今年年會主題為“不確定的世界:團結合作迎挑戰,開放包容促發展”。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介紹,今年年會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首次完全以線下方式舉行,將繼續聚焦亞洲和世界發展的前沿問題,致力于凝聚各國共促疫后世界經濟復蘇的共識。
李保東:據初步統計,今年共有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000名代表,以及來自約40個國家和地區170多家媒體機構的1100余名記者參加年會。在年會的議題板塊設計上,今年我們沒有按領域來劃分,而是從幾組關系入手,設置了四個板塊:“發展與普惠”“治理與安全”“區域與全球”“當下與未來”,可以更好地推動各方理性探討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
首場發布會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發布兩份論壇旗艦報告。《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3年度報告》預計,2023年亞洲經濟整體復蘇步伐繼續推進,區域生產、貿易、投資一體化和金融融合進程將加快。
李保東:百年變局下、動蕩變革期,亞洲各國直面挑戰,成為全球可以依靠的增長動力和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撐力量。中國經濟的反彈給亞洲和全球帶來了積極信號。亞洲是多邊主義的堅定維護者和全球經濟治理的積極推動者。《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一年來,區內貿易投資的制度開放紅利不斷顯現。亞洲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更加積極有為,G20領導人連續兩年匯聚亞洲,全球治理進入“亞洲時刻”。
這份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有所上調但仍相對疲弱,全球通脹率預計將從2022年的8.8%降至2023年的6.6%,全球食品價格也持續下行,世界經濟增長的環境已經有所改善。亞洲經濟體2023年加權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4.5%,較2022年的4.2%有所提升,成為世界經濟放緩大背景下的一大亮點。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 張宇燕:具體來講,物價水平方面,去年全球特別是發達經濟體經歷了高通脹,亞洲的通脹在去年經歷了上升,現在又開始回穩。就業方面,全球的失業率是5.78%,亞洲的失業率是5.31%,亞洲失業率的表現要好于全球平均水平。亞洲的對外貿易去年保持了高速增長,無論是商品貿易還是服務貿易,增長速度都很快,中國吸引外資FDI增速8%、印尼44%、越南13.5%,可以看到投資亞洲的趨勢在加強,今年這樣的勢頭應該還會保持。
開展國際合作
應對亞洲發展融資面臨的挑戰
《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2023年度報告》聚焦“亞洲發展融資:政府社會共行動”,報告顯示,亞洲地區一直是發展融資的焦點地區之一,發展融資對亞洲經濟的迅速崛起做出了突出貢獻。
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副院長 曹莉:亞洲實際上是發展融資的受益者,亞洲現在趕超步伐加快,迅速成為全球的經濟發動機之一,很大程度上也是受益于發展融資。新興市場正在成為亞洲發展融資重要來源,中國、印度、泰國、沙特、阿聯酋都成為重要的發展融資的出資方,而且建立了很多新的發展融資機構。與此同時,我們現在的發展融資越來越投向可持續性的項目。
當前,亞洲的發展融資面臨許多挑戰,由于發達經濟體財政和貨幣緊縮,2022年上半年亞洲地區的資本流入量明顯下降,碎片化風險在逐漸上升。作為應對,報告從多邊開發銀行、國別發展融資機構等方面提出八項建議。
曹莉:當務之急是我們一定要開展發展國際合作,其中發展融資機構的聯合行動,可以幫助國際社會將發展問題重新擺到重大的議事日程上面來。在亞洲的經濟體里面,幫助被債務國家拖累的發展中國家更快地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融資,特別是在綠色增長、數字經濟轉型方面,他們的需求非常強烈。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很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都提出了進一步幫助全球加強基礎設施的動議,我們希望傳統的出資方和新興市場出資方加強合作,防止碎片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