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4月14日長沙訊 4月13日,在巴西總統盧拉訪華之際,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承擔的科技部國際合作司2022年度科技伙伴計劃項目“中國-巴西微創技術創新與外科醫師培訓聯合研究中心”正式啟動。項目將以聯合開展微創技術創新和腹腔鏡手術相關新產品研發、制訂臨床診療規范與和標準為突破口,提升中巴兩國外科醫師的臨床診療能力,促進和深化兩國在衛生健康領域的交流合作,讓中國技術、產品和經驗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為促進發展中國家團結協作、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注入更多正能量。
微創技術是過去三十年臨床醫學發展的里程碑之一,是腹腔鏡和微創器械等創新成果臨床轉化應用的結果,革新了諸多臨床常見疾病的診療策略,讓手術患者痛苦減輕、恢復加快。我國微創技術已普及于各臨床專科,微創手術在胃腸外科占比超過70%、肝膽外科占比超過80%、泌尿外科和婦科占比超過90%,已成為該領域內全球醫學界的領頭力量之一。但在其他發展中國家,微創技術的發展仍存在不均衡的現象。
項目中方負責人、湘雅醫院基本外科主任、國家內鏡微創技術裝備與標準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劉蔚東教授曾于2019年應邀訪問項目合作單位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天主大學及其附屬醫院,參加了巴西微創手術與代謝外科學術研討會。通過與60余名巴西專家深入交流,劉教授獲悉當地胃腸外科微創手術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而一次性微創技術器械則限制了臨床新技術的推廣。根據專家建議,巴西需要可重復使用的微創手術器械以普及微創技術。
在項目籌備期間,中巴專家共同搭建了兩國微創技術交流和醫師培訓的合作框架,并通過與常州威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合作,快速組建了可重復使用腔鏡吻合器的研發團隊,相關技術已獲中國知識產權局授權專利3項。2020年,團隊在巴西開始臨床驗證,并經中巴專家聯合攻關進行了產品設計迭代。
外方項目負責人、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天主大學附屬醫院代謝減重外科主任、巴西減重與代謝外科協會前主席Cláudio Mottin教授表示,依托該項目,雙方將共同培訓專業醫療人員、發展外科技術、開展臨床研究,從而使更多肥胖癥和二型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代謝性疾病的患者從中受益。
據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與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天主大學將依托國家科技部內鏡微創技術裝備與標準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建立“微創技術創新與外科醫師培訓聯合研究中心”,開展微創技術創新和器械研發,啟動結直腸腫瘤或減重代謝外科的腹腔鏡手術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合作編寫胃腸外科微創手術國際臨床指南或專家共識,制訂微創技術器械產品行業標準,建立腹腔鏡技術培訓體系,計劃在巴西舉辦培訓班3期,培訓微創外科醫師100名,并邀請20名巴西醫師來華培訓。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長雷光華表示,中國與巴西同為“金磚國家”,也都是重要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大國,互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近年來,湘雅醫院在抗擊新冠疫情等方面與巴西同行們已進行過一些交流和經驗分享。由劉蔚東教授牽頭的項目傳承和發揚了湘雅的國際基因,也充分體現了“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國家精神。相信該項目將進一步提升中巴兩國外科醫師的微創診療技術水平、造福廣大患者,同時也有助于將我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做法推廣到更多發展中國家,為衛生健康領域的“南南合作”搭建平臺,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湘雅力量。
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天主大學醫學院院長Leonardo Pinto表示,南里奧格蘭德天主大學是巴西南部的頂尖大學之一,現有學生4萬余名;健康科學是該校的重點學科,其附屬的圣盧克醫院每年接診病人量超過10萬人。學校的國際化氛圍濃厚,非常樂意與國際同行交流分享,希望這一國際合作項目只是雙方未來長期開展合作的第一步。
“巴西是第一個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拉美國家,中國也連續多年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巴兩國政府都高度重視衛生健康等民生工作,中方也高度重視同巴西開展醫藥衛生相關領域的合作。多年來,雙方在疾病防控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豐富的合作成果,為兩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駐巴西大使館參贊盧萍表示,今天聯合研究中心的啟動是積極參與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具體舉措和生動實踐,期待中心積極發揮作用,密切雙邊醫藥衛生領域的溝通交流,為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為中巴兩國和兩國人民的福祉,也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全球衛生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馮志偉 朱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