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6月25日長沙訊 近日,長沙縣舉辦“厚德星沙·文明之光閃耀共富之路”媒體看星沙主題采風活動,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體走進長沙縣,共同探尋星沙文明建設背后的動人故事。
據了解,長沙縣建成了多個文明實踐基地,利用基地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的天然優勢,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學習班,整合基層文化文藝、融媒站點、群團組織等資源及工作力量,成立“好人宣講團”“鄉賢名嘴宣講團”“小馬扎宣講團”等“19+N”支各具特色的宣講團,組建“文藝輕騎兵”“田漢小戲骨”等特色文藝宣講小分隊。
在長龍街道,中國好人唐林向記者們講解了自己的志愿經歷。自2009年第一次批量慈善捐贈至今,他已經援助了湖南長沙、湘西、四川甘孜、西藏昌都、山南、日喀則、新疆等地多個偏遠學校與多名貧困學生。
在長龍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中國好人”唐林向記者們分享公益之路事跡。
由他發起的“嚶鳴直捐”常年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生240余人,最長資助時間長達10年,已經有40多個孩子在唐林的“嚶鳴直捐”的幫助下考上大學,圓夢人生。
他發起的為藏區偏遠貧困學校捐贈御寒物資的“暖冬行動”已經進行五季,援助藏區學校50余所,捐贈御寒冬衣超過12萬件,手套4萬余雙,鞋子1萬余雙,助學金200多萬元,慈善物資、資金總額合計超過1500萬元,所有募集和捐贈都形成了規范的流程。
在山河智能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山河智能的員工為記者們介紹了山河智能多年來在社會公益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成果。2022年,山河智能在抗擊疫情、扶貧幫困、志愿服務等方面,開展相關社會責任活動50余次。現如今,公司的380畝紫秋葡萄基地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實現了青坪村產業零的突破。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農民以土地入股,可獲得30%的收益,預計人均年收入將提高2000-3000元。2021年葡萄進入盛產期,畝產值達到1萬元以上,不僅帶動周邊農戶的就業,也促進了當地老百姓的日常增收。
工作人員為記者們講解企業文化精神。
在開慧鎮葛家村,工作人員帶領記者們參觀了霞姑媽媽志愿服務項目。據了解,開慧鎮自2013年5月開始成立了開慧社工站,工作主要內容包括通過專業社工手法,運用個案小組以及志愿者隊伍等多種模式幫扶當地困境、留守、殘疾婦女兒童。
“霞姑”志愿服務品牌目前共有“霞姑媽媽”信箱及“霞姑”勾編創業兩個項目。前者通過書信的方式陪伴留守、困境兒童和6-12歲適齡兒童群體成長。后者則是依托長沙縣開慧鎮及周邊鄉鎮紅色資源,將積極向上的革命精神融入到新時代女性文創手工產品中,以優化商業及公益資源、助力鄉村振興為愿景,通過非遺手工編織帶領女性創業創新。
霞姑媽媽們正在進行手工編織。
勾編成品展示。
據了解,今年長沙縣將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工作總抓手,大興調查研究,傾聽基層意見呼聲,發現解決實際問題,持續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促進社會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全面建設“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先行區。(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馮志偉 朱友芳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