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后,梵凈山“天空之城”在縈繞的云霧中時隱時現。 邱勇 攝
雨后天晴的梵凈山上云海翻涌,半山翠色半山云的絕美奇觀盡顯仙境之妙。有人把梵凈山比作生命的諾亞方舟,因為在這里生活著數千種自然生命,有黔金絲猴、紅嘴相思鳥、橙翅噪鹛、珙桐……
海拔高達2572米的梵凈山,位于銅仁市江口、印江和松桃三縣交界處,是中國黃河以南最早從海洋中抬升為陸地的古老地區之一,也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有著明顯的植被垂直光譜和完整的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擁有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瀕危動植物和中亞熱帶典型原生森林生態系統,是瀕危物種黔金絲猴、梵凈山冷杉的唯一棲息地,具有“生物多樣性”“自然美”“生態過程”等突出價值。
2018年梵凈山入列《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3處世界遺產、第13處世界自然遺產,成為貴州省繼“中國南方喀斯特”——荔波、“中國丹霞”——赤水、“中國南方喀斯特”——施秉之后第4處世界自然遺產地。梵凈山成功申遺,既是國際社會對梵凈山自然遺產價值和保護管理工作的認可,也開啟了梵凈山保護管理的新篇章。
梵凈山130多位林管員、護林員常年巡山,為野生動植物“守家”。(圖源:貴州廣播電視臺)
對于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護人員而言,申遺成功后,遺產地保護任務更加艱巨。 “我們保護的面積從原來的428平方公里擴大到了775平方公里,擴大了近一倍。但同時,我們守衛的力量也在壯大。最大的感受就是由曾經的‘我在保護’變成了‘大家守護’。縣直有關部門以及鄉鎮政府積極參與我們基層總站開展協同保護。”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紫薇鎮管理總站副總站長張金發說道。
從環境保護專業畢業的張金發,2016年至今一直從事梵凈山保護管理工作。守護梵凈山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是他堅守陣地的精神力量。他說:“梵凈山是我的家鄉,保護梵凈山我們責無旁貸。巡好山、護好林、保護好梵凈山生態資源安全就是我們的任務。”
按照梵凈山管理局黨委的工作部署,管理站每年要做好春夏秋三季的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疫源疫病防控、依法打擊一切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和科研監測、記錄等工作。同時,他們還會定期開展保樣地調查,安裝紅外相機監測野生動物動態。
據張金發介紹,管理站基層人員實行駐站24小時在崗制度。每月大約可調休3到4天的假。如果遇上森林防火高火險天氣,幾乎是全員在崗值守。
2019年以來,梵凈山保護管理局執法協助機制和自然保護聯席會議機制解決了其中許多痛點和難點工作,特別是幫助解決了自然保護中最后一公里問題,如梵凈山區域黨建聯盟在推進人工商品林贖買試點工作中,實現重點生態區位人工商品林生態保護與林農合法利益分配的有機統一。
梵凈山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5周年懇談會
7月6日,正值梵凈山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地5周年之際,國內外專家學者匯聚銅仁市江口縣召開懇談會,一同見證梵凈山申遺5年來的豐碩成果,共議遺產地的保護和發展。與會專家呼吁,要以更實舉措保護梵凈山生態環境,要以更優路徑推動梵凈山旅游高質量發展,要以更強責任當好梵凈山生態衛士。
梵凈山申遺成功5年以來,貴州嚴格遵守申遺承諾,全面加強遺產資源保護,梵凈山生物多樣性價值更加彰顯,生態系統不斷完善,惠民生的發展格局不斷構成,生態化的產業鏈條不斷健全。目前,梵凈山動植物物種本底數據從4000多種增加到7154種,其中珍稀動物57種,珍稀植物83種;黔金絲猴人工飼養殖繁育技術逐步成熟,2018年至2022年成功繁育黔金絲猴幼猴三只。同時,梵凈山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局還加強了對區域水文水質、土壤、大氣和生物的持續監測,保護區已形成山、水、林、草、田和動植物相互交融的多樣化生態環境。
“梵凈山成功申遺以來,我們堅持保護優先,實現了森林覆蓋率直線提升,生態系統保護更加完整,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共建共管保護力量更加聚集。生物多樣性和珍稀動物的保護更加科學和全面。下一步我們持續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扎實做好資源保護管理和社區發展等基礎工作,全力推進國家公園創建和黔金絲猴保護拯救工程。守好梵凈山生態衛士職責,讓梵凈山自然遺產保護更加有力。”梵凈山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尚空說道。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李江海接表示,梵凈山歷來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地,通過申遺揭示并加強了其國際生物多樣性和珍貴動物棲息地的價值。這么一個地區正在成為中國重要的世界自然遺產品牌,引領我們向世界傳達中國經驗,中國智慧。 (王瑾|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