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現場
近日,由中鐵八局三公司負責施工的安六鐵路六盤水站站前廣場建設項目(新建高鐵站站前廣場及商業綜合體工程)現場,近百臺機械晝夜不歇,四百余名工人連續奮戰。
安六鐵路六盤水站站前廣場建設項目(新建高鐵站站前廣場及商業綜合體工程)總建筑面積181757.08平米,建設用地面積為48396.87平米,建設工期約486天。自今年5月開工以來,項目部緊盯節點保進度,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在現場采取分區分段流水作業方式,在建設高峰期,有近五百名作業人員24小時倒班施工。
“截至目前,我們以黨建聯建為平臺相繼解決項目生產難題18個。”項目黨支部書記唐賢明介紹。六盤水山巒眾多、綿延起伏擁有眾多絕佳自然景觀,是游客觀賞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必選之地。但這樣的地質環境卻對施工單位提出了巨大考驗。
施工現場
經勘察了解,項目所在施工區域巖石節理裂隙發育、巖體破碎,且場地原始地貌為巖溶溶蝕槽谷地貌,石芽、溶溝、溶槽、溶蝕洞隙等巖溶發育程度達到65%,基底在地下水位以下6米。“這樣的地質環境就好比一塊充滿孔洞的奶酪,我們要在里面完成平均樁長25米,最深樁長達49米,數量有1213根的樁基施工和1083個承臺的建設?!表椖靠偣こ處熜烊旛r介紹。
經反復研討,徐葦鮮帶領技術團隊采取全鋼護筒跟進、泥漿護壁、混凝土回灌后復鉆成孔等施工措施,成功克服鉆進過程中極易出現的溶洞、塌孔、串孔等問題,保證了Ⅰ類樁成樁率100%。同時,以井點降水、集水明排、基坑回灌技術等施工措施,實現地下水位降至基礎底板以下50厘米,基礎底板施工過程中的安全與質量得到有效控制。
工人在進行施工作業
目前,圍繞深基坑施工環節,項目部“深基坑智能監測系統”以及“復雜地質下樁基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兩項科研課題正在積極推進。
作為六盤水地標建筑,火車站站前廣場客流、車流量大,高峰期滿負荷運轉是常態,周邊交通壓力大。而該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站前廣場面貌,有利于推動城市交通與外部交通網絡銜接,加強和完善區域范圍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市人居生態環境,保障城市運行有序。(劉思 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