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9月11日長沙訊 金秋9月,正是中稻喜迎豐收的季節。連日來,湖南湘鄉15.43萬畝中稻陸續成熟進入收割期,收割后將立即對土地翻耕,栽種油菜,進行稻油輪作,開啟“秋冬種”生產。
在湘鄉市梅橋鎮梅橋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500多畝中稻已經成熟,一簇簇沉甸甸、金燦燦的稻穗鋪滿了稻田,在微風輕撫下,掀起層層稻浪。收割機、運糧車忙碌地穿梭在稻田間,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曾經,這里地塊零碎,最大田塊只有2畝,小的半畝不到,田間落差達到1.5米,既無法機械化種植,還存在拋荒現象。為了破解田塊零碎、拋荒等問題,當地鼓勵有技術能力、有管理水平的農民承包零散耕地,集中流轉,統一管理,統一經營,重點扶持。今年,梅橋村與湘鄉市瑞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將各家各戶分散耕種的“巴掌田”改造成高標準農田并流轉給企業,促進農戶增收。
“以前沒有機耕道,小田不便于管理,且落差較大,運輸成本高。高標準農田改造后,小田變大田,增加種植面積3-5畝,治理拋荒4-5畝,同時便于機械化操作和田間管理。今年,每畝稻田的產量達到1300斤,比去年每畝增加100斤。”湘鄉市瑞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存新說道。
梅橋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是湘鄉市2022年高標準農田建設5000畝示范片之一。去年10月,這一項目正式啟動,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整治田塊1520畝, 整修護砌9處山塘、17條共5360米灌排渠道、8條共1875米砂石機耕路,配備1套土壤墑情自動化監測系統,實施土壤改良工程共計4670畝。改造后的高標準農田,改善了土壤板結度、有機質含量以及酸堿平衡,為眼前的好收成打下了基礎。
近年來,湘鄉以村為基本單元,將小丘農田列入土地平整范圍,并實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土地平整、機耕道路建設。同時,由村委會牽頭,將小丘田統一流轉,以村委會名義與農業合作社或種糧大戶簽訂統一流轉協議。2020年到2023年,湘鄉市累計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15.86萬畝。“小田”變“大田”的改造,推動了農田“優質、集中、連片”,真正讓“糧田”變成“良田”。(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馮志偉 朱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