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科技廳在全國首次探索首席科學家負責制,支持由首席科學家引領科研團隊在重大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2023年,甘肅省科技廳立項首批首席科學家負責制的項目有四項,分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趙紅衛、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教授黃建平、2021年度甘肅省科技功臣,酒泉鋼鐵集團鋼鐵研究院院長潘吉祥及蘭州大學副校長、蘭州大學臨床醫學院腫瘤防治中心主任李玉民牽頭負責。
首席科學家機制為創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為人才“松綁”,讓人才創新創造充分迸發活力,使各方面人才盡展其長。首席科學家負責制的項目賦予科學家“三權”——更大的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使用權、資源調度權。整個項目的執行情況是由首席科學家全面負責的,首席科學家對具體任務凝練、研究團隊遴選、科研活動組織、科研經費使用和研究成果集成等也擁有自主權。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制的項目以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最大限度管控風險為導向,項目實施周期一般為1—3年,在確保權責一致的前提下,對帶領團隊功課關鍵核心技術、作出突出貢獻的首席科學家和團隊給予獎勵。
首席科學家機制充分發揮高層次科技人才在完成重大科技任務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四項首席科學家負責制項目均取得了顯著成效。酒泉鋼鐵集團鋼鐵研究院院長潘吉祥談到,作為項目牽頭人,該項目以生產滿足國產飛機大型復合材料構件成型模具用因瓦合金4J36,以實現替代進口的“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為重點,以掌握因瓦合金(4J36)的冶煉、連鑄、軋制和熱處理等關鍵工藝參數并具備批量生產能力為目標,實現“企業出題、能者解題、市場閱卷”的良好機制。潘吉祥院長牽頭的“飛機大型復合材料構件成型模具用合金材料研發及應用”項目已完成了2爐殷瓦合金(4J36)的冶煉;按試驗方案確定的材料清單完成了10mm、20mm鋼板的軋制及焊絲加工。同時,潘吉祥院長稱,酒鋼集團與中航西飛公司已簽訂相關技術服務合同并實地開展試用評價。
蘭州大學臨床醫學院腫瘤防治中心主任李玉民教授同樣牽頭申報“環境腫瘤防治新模式及精準診療關鍵技術研究”由首席科學家負責的項目,利用首席科學家負責制的優勢,帶領團隊人員專心致志的進行科學研究。李玉民教授認為,首席科學家負責制賦予科學家更大的創新自由度,對于科技創新是一種全新的探索。目前,李玉民教授的科研團隊已在全省首次建立胃癌數據庫,并依托該數據庫建立胃癌預警檢測體系和專病數據庫,填補了多項關鍵技術的空白。同時,利用腫瘤大數據開發AI產品,利用特異性蛋白提高硼中子治療的靶向性,為構建切合西北實際的消化腫瘤診療、科研及防控體系不斷探索和創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趙紅衛院士引領牽頭的“用于質子重離子閃療的緊湊型高梯度離子加速器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已遞交發明專利兩項,并首次提出將低溫銅腔加速結構應用到癌癥治療的質子重離子直線加速器中,在實現質子重離子閃療(flash)需求的同時還大大降低了裝置的成本。
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教授黃建平牽頭負責的“‘一帶一路’激光雷達網研發”項目已完成7個“一帶一路”激光雷達網野外綜合觀測站國內觀測站和2個境外觀測站,源源不斷地為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提供高質量的連續觀測數據,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氣象環境監測、預警、預報和人才培養。
當前,中國正處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時期,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甘肅是首次對首席科學家負責制的特色進行探索,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顯著成效。相信在國家政策的導向下,甘肅正在進行的首席科學家負責制將會為其它地區提供帶頭和指引作用。
(中國日報甘肅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