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大代表、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
1月24日,吉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在開幕會后的新聞通道上,吉林省人大代表、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就如何進一步做好農業技術推廣和黑土地保護利用接受采訪時表示:“黑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我趕上了黑土地保護的好時候,我的責任就是保護好黑土地。”
王貴滿說,多年來,吉林省的糧食生產實現了跨越式增長,全省糧食總產由2003年的不足500億斤,連續登上600億斤、700億斤和800億斤三個大臺階,2021年以來,連續三年超過800億斤,特別是2023年達到了837.3億斤。這些成就,都令他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談及未來,王貴滿表示,作為一名基層農業科技工作者,要堅守“保護培育黑土地,高產高效可持續”的初心和使命,繼續做好農業技術的宣傳普及和黑土地的保護利用。
關于農業技術的宣傳與普及,王貴滿提出,要建立農民與科技人員交流互動機制,以示范戶、高產戶為典型案例,傳播現代農業技術,及時解決農民提出的技術問題,指導和引導更多的新型經營主體、農民依靠科技實現節約成本、穩產高產的目標。全力推進作物優良品種應用、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適用技術的全覆蓋,提高農業機械的無人化和智慧化程度。同時完善農民與科學家、科技人員交流互動平臺建設,集合農業相關領域的科學家、縣鄉兩級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民共同研究探討,解決生產中的技術應用和農機設備配套等方面的問題,實現農業科技的不斷創新。
關于黑土地的保護利用,王貴滿建議,首先,要全面宣傳落實國家黑土地保護法和省黑土地保護條例,全面營造黑土地保護與利用輿論氛圍。其次,協同科技人員做好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梨樹模式的技術創新和機制創新,探索建立一定規模的糧食生產標準化機制,即現代農業生產單元建設;他特別提出組建以中國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和省農科院牽頭的技術攻關團隊,開展低洼易澇區、沙土區、半山區和平原區技術體系的研究,總結不同區域的技術體系,研發新型農機裝備,為農民提供適用的、簡便易行的技術與方法。(中國日報吉林記者站 劉明太 韓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