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字為本打基礎,干字當頭勇爭先。2023年,我縣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全力推進會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三地一城”、建設“獨好會昌”邁出堅實步伐。聚焦打基礎、管長遠,辦好了一系列事關會昌長遠發展的大事、要事、喜事,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為會昌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積蓄了強勁的發展動能。會昌縣融媒體中心推出“精彩2023”專欄,回望過去一年的鏗鏘步履,展望新一年的美好光景。今天刊發《會昌:大力發展肉牛產業 為鄉村振興添“牛勁”》。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2023年以來,會昌縣把發展壯大肉牛產業作為助力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積極推進規模養殖,堅持聯農帶農、延鏈強鏈,全面提升肉牛產業的質量和效益,為鄉村振興添“牛勁”。
日前,走進會昌縣周田鎮崗腦村肉牛養殖基地,只見一排排標準化牛舍鱗次櫛比,一頭頭西門塔爾肉牛毛色光亮、膘肥體壯。工作人員正忙著將飼料充分混合,在指定時間飼喂圈舍的牛只,為牛兒們提供足夠的營養需求。
昌隆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劉偉:目前,我們周田這個肉牛養殖基地占地大概在14畝左右,欄舍面積在一萬個平方,配套的宿舍、辦公、還有草料加工、隔離棚這些加起來有三千多個平方,整個建筑面積在一萬三左右。這里目前存了有個五百多頭牛,進滿的話大概在八百到一千頭牛。
據劉偉介紹,這些肉牛都是從吉林省運過來的,他們公司在吉林省也有一個養殖基地。夏天的時候,北方的氣候適合養殖,會集中買進一批小牛先在北方進行養殖,等到九、十月份再運到南方養殖,通過南北氣候的優勢互補來保證養殖的經濟效益。養殖基地還采取了標準化發酵床、牛光互補、聯農帶農、數字化等多種養殖模式相結合,擴大養殖規模,提高養殖收入。
昌隆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劉偉:計劃在兩到三年內通過自己建設的幾個基地,然后帶領周邊的農戶去養殖,擴大我們的規模,讓我們自己可控的牛源達到一萬頭以上。后續三到五年的時間,我們會跟周邊的屠宰、深加工、冷鏈合作,我們會跟一些大型的商超,包括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建立我們鮮肉品牌的專賣店,形成我們自己的鮮肉品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牽牢“牛鼻子”,做強“牛經濟”。近年來,會昌縣出臺了動物疫病防控、肉牛保險補貼、肉牛品種改良、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養殖信貸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務實舉措,扶持肉牛全產業鏈發展,做好肉牛產業大文章。2023年以來,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的落地建設填補了會昌肉牛產業的空白,進一步提高了經濟效益和附加值。
日前,會昌縣贛南肉牛交易市場建設如火如荼。項目辦公樓、交易欄、寄養欄、飼料棚等設施建設井然有序,該項目總投資2900多萬元,占地面積52.6畝,項目建成后可容納500頭成年商品牛交易,寄養1000余頭,將解決當地群眾買牛賣牛難的問題,為全縣肉牛交易暢通渠道。
會昌縣贛南肉牛交易市場建設項目經理 劉錦華:項目共計九棟主體,項目辦公樓已完成四層主體,預計二月份完成封頂,交易欄已完成至90%,飼料棚、寄養欄等其他主體結構基礎已完成60%。
項目經理劉錦華告訴記者,為保障工程建設進度,施工方將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全力做好各項要素保障,優化施工組織,確保項目早竣工早投產早見效。
會昌縣贛南肉牛交易市場建設項目經理 劉錦華:下一步,我們將加強科學施工、交叉作業,加快施工進度和質量安全,穩步推進項目市政配套工程建設和主體工程裝修,確保整個工程盡早完工,服務全縣肉牛產業發展。
“牛”勁十足產業興,“畜”勢騰飛正當時。2023年以來,會昌縣以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綠色發展為路徑,把肉牛產業發展作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和農業強縣建設的重要抓手,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產業短板,不斷提高秸稈飼料化利用水平,加快推進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提升肉牛產業綜合生產能力、供應保障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積極打造海西大灣區優質肉牛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會昌縣堅持多元并舉,聯農帶農,著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聯農帶農作用,形成小規模養殖與規模化養殖協調發展局面,堅持科技興牧,不斷提升設施裝備、疫病防控水平;堅持延鏈強鏈,加快推進贛南肉牛交易市場、高排坪坑萬頭肉牛產業基地、高排山口、富城、小密、莊埠等鄉鎮千頭牛場建設以及九州工業園區年屠宰10萬頭肉牛屠宰加工和預制菜項目建設,推動肉牛養殖、加工、銷售全鏈條發展,全力做好“畜頭肉尾”增值大文章。2023年,全縣肉牛飼養量達到15.01萬頭,其中:出欄6.33萬頭、存欄8.68萬頭。如今,肉牛產業已成為會昌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
來源:會昌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華辛明 劉源鵬 通訊員 王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