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 伴 導 讀
2024年全國兩會大幕將啟。3月3日下午,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湖南代表團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討論并通過了擬以代表團名義向大會提出《關于支持湖南以產業集群建設為抓手 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的有關建議》等8件全團建議。
▲3月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在駐地舉行首場新聞發布,介紹湖南代表團8件全團建議有關情況。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尚文 攝
8件全團建議涵蓋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鐵路項目建設、能源項目建設、三峽后續工作長效扶持機制完善等多個領域,凝聚著代表團全體代表的智慧。湘伴君在現場帶大家感受其中6件關乎地區發展、民生福祉的“硬核”建議。
《關于支持 湖南 以 產業 集群 建設 為抓手 打造國家 重要 先進 制造業高地 的有關建議》
加大對產業集群建設的財稅支持
湖南是中部地區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全省3個萬億級、16個千億級產業加速成長,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4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三、中部第一。
盡管湖南在系統推進產業集群建設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但由于集群工作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集群規模偏小、創新動能不足、龍頭帶動偏弱等不足。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城軌事業部總成車間,技術人員在加緊組裝城軌車輛。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
建議提出,國家層面進一步完善產業集群建設工作推進機制,出臺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標準和產業集群發展促進組織管理辦法,加大對產業集群建設的財稅支持力度。
建議推動國家大基金與湖南深化合作,爭取更多湖南產業集群優質項目獲得基金支持,促進優勢產業集群、重點企業拓展融資渠道、擴大融資規模。
建議兌現國家級產業集群獎勵資金。到目前為止,只有先進制造業集群獲得了部分資金支持,建議國家層面盡快兌現其余獎勵資金。
建議支持湖南優勢產業集群創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關于支持長沙建設 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建議》
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規劃
2023年6月,湖南提出把長沙打造成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正逢其時、正當其勢。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具有獨特優勢。長沙擁有全球第三大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產業規模連續多年全國第一;擁有58所高等院校、64名兩院院士、6651家高新技術企業、人才總量達302萬、各類科技創新平臺2333家;已連續16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3年10月12日,由鐵建重工自主研制的直徑8.61米盾構機主軸承下線。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目前,湖南全力推進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迅速出臺實施意見、20條若干政策和10條人才政策,已形成147個企業研發中心項目的三類項目清單等。但同時,也面臨創新環境不夠優化、高端人才集聚不足、開放創新程度不高等問題和困難,亟需國家層面予以支持。
建議提出,將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規劃,支持長株潭創建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支持長沙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在優化創新生態及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布局等方面支持長沙開展先行先試;支持長沙進一步擴大國際交流與開放合作,為進一步發揮湖南教育資源優勢,凝聚全國和全球創新資源,促進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新局面。
《關于支持將洞庭湖區 作為 重點 納入三峽后續工作 長效扶持機制的建議》
實施新一輪三峽后續規劃
建議認為,三峽水庫蓄水攔沙,清水下泄,出庫徑流過程改變,改善了洞庭湖防洪形勢,但江湖關系新調整也帶來新變化:一是河勢岸坡崩岸加劇,受清水下泄影響,長江干流湖南段、四口水系等河段229公里岸線安全難保障;二是四口水系“水進不來”,除松滋西河全年通流外,其他河道斷流嚴重;三是洞庭湖“水留不住”,9~10月受長江上游水庫群集中蓄水影響,洞庭湖水位迅速消落,枯水期平均提前30天,灌溉供水設施難以取用水,垸內水網生態基流難以保證,水環境承載能力顯著降低,易形成黑臭水體。
▲2024年1月18日,位于澧縣的洞庭湖加固工程松澧垸羊湖口施工現場,一派繁忙。通訊員 攝
建議提出:一是延續征收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抽取一定比例資金專項用于受影響區長效扶持和高質量發展,實施新一輪三峽后續規劃;二是將洞庭湖區作為三峽后續工作長效扶持重點區域,增大資金投入力度,系統解決河道崩岸、供水灌溉、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等問題,科學改善江湖關系,提升洞庭湖水安全保障,復蘇洞庭湖生態環境。
《關于支持加快 建設 松虎航道的建議》
打通湖南通往長江第二水路通道
松虎航道起于湖北長江松滋口,在湖南湖北兩省交界的望家垴進入湖南境內,經常德市安鄉縣在茅草街匯入洞庭湖。
松虎航道可形成長江中上游與我省水運捷徑通道,無須再繞道洞庭湖城陵磯,航程減少約220公里,戰略意義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2023年4月8日,洞庭湖與長江交匯處,城陵磯港附近的水面上船舶往來穿梭。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建議介紹,該項目是交通運輸部、湘鄂兩省“十四五”水運重點建設項目,規劃為1000噸級。目前,湖北段工可報告(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批復。湖南段工可報告評審會于2018年7月召開,并完成水產種質資源論證、規劃選址、地災壓礦、濕地公園影響評價等專項批復,目前,前期工作推進主要受洞庭湖四口水系綜合整治方案遲遲未批復制約。
建議提出,為進一步加快松虎航道建設,打通我省通往長江第二水路通道,鑒于四口水系整治可研方案已完成專家審查,建議國家水利、發改等部門,大力支持,積極推進,爭取盡快批復洞庭湖四口水系綜合整治方案,促成湖南省松虎航道2024年底開工建設。
《關于加快“十四五”規劃中 湖南重大鐵路項目建設的建議》
加快推動宜常、益婁、黔吉鐵路盡早開工
當前,湖南省共有10條鐵路納入國家“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建議呼吁,為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議國家相關部委單位加快推動湖南重大鐵路項目開工建設。
▲湖南省“十四五”高鐵規劃示意圖。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尚文 攝
建議提出,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加快推動宜昌至常德、益陽至婁底、黔江至吉首三條鐵路盡早開工;盡快啟動張家界至石門、永州經清遠至廣州、衡陽至柳州三條鐵路的前期工作,將其納入國家鐵路工作計劃。
《關于支持湖南 重大能源項目建設的建議》
加快湘粵聯網工程建設
湘粵聯網工程和第三回特高壓直流入湘工程是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源安全新戰略重要論述的生動實踐,與湖南現有的外電入湘工程相輔相成、有機統一。
▲2023年12月16日,國能岳陽電廠2×100萬千瓦機組2號機組正式投產發電。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通訊員 楊勇 攝
建議認為,工程的建成投產,可以間接形成西北電源至廣東的電力通道,有助于將湖南打造成為承西啟東、連南接北的區域電力交換樞紐,對于促進能源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意義重大。建議提出,希望國家有關部門繼續加強對湘粵聯網工程的關心指導,并牽頭組織開展互聯工作,加快湘粵聯網工程建設。支持第三回特高壓直流入湘工程前期研究工作,將第三回特高壓直流入湘工程納入國家規劃。
文 | 陳奕樊 王為薇
(一審:羅江龍 二審:余畫 三審: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