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城市在微微日光中睜開惺忪的睡眼,中交二航局益陽片區項目負責人馬威的辦公室內卻早已亮起了燈光。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積極分子”,也是項目部公認的“實干者”。一張黝黑的面龐訴說著他性格的堅韌,一雙明亮的雙眸散發著他沉淀的智慧。14年扎根一線,在項目徙轉中矢志不渝,奮戰在生產最前沿。
2009年的夏天,從長沙理工大學畢業的馬威被分配到貴州麻駕高速公路項目,目之所及的千巖萬壑、層巒疊嶂著實讓他這個土生土長的湖南伢子吃了一驚。但是剛剛畢業的他沒有望而卻步,實干的豪情和建功的壯志伴隨著自然的氣息游走全身,由于業務扎實,工作勤奮,短短兩年多時間,馬威被任命為貴州六鎮高速項目工程部長兼橋梁工區長,接手管理2座橋梁施工任務后,他發現難度遠比想象中復雜,貫穿搶工期的梅雨季,彼時,距離業主要求的主體工程完工時間僅剩9個月。為保工期,馬威奔走于現場和項目部之間,詳細調查困難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優化工序,在雨天進行模板與鋼筋施工,利用晴朗天氣實行24小時砼作業,為了加快施工進度,他帶領工區管理人員和隊伍工人晴天搶干、雨天巧干、晚上挑燈干,最終確保了項目部的總體工期。
“謝謝你們,為我們修了這么好的路。”這句感謝,短小卻精悍,馬威的心瞬間被破防,篤定了“固基修道、履方致遠”的決心。
2017年,在外歷練八年多的游子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益陽。來到益陽資江風貌帶項目不久,馬威便接到了一項艱巨的任務——迎賓東路提質改造,項目全長2.8公里,要力爭在45天內竣工,以迎接全國首屆生態農業·智慧農村互聯網大會,是塊極難啃的“硬骨頭”。馬威迎難而上,將這項任務當成他建設家鄉、實現抱負的舞臺。“這條道路是居民出行的主要道路,封閉施工肯定會大大阻礙交通。”正當大家制定施工方案時,業主代表提出了顧慮。經反復磋商,項目部摒棄了封閉式施工方案,這使得現場施工作業和車輛運輸的空間“捉襟見肘”。面對緊迫的工期、嚴格的質量要求、嚴峻安全管控等多重困難考驗,馬威全身心投入到現場施工協調中,安排安全引導人員、修建便民通道,統籌安排各工作面班組作業時間、順序,組織召開每日進度碰頭會,盡力挖掘和調動各方潛力,全力保障施工生產的順利進行。
盛夏時節,鏖戰高溫酷暑,晝夜雙班施工,馬威白天在各處來回奔波協調,晚上查閱圖紙、復盤工作、夜查工地,保證后方技術方案與前方施工進程及時對接,嚴格把控好過程中每一個環節和每一處細節。那時的馬威,每日的工作量都很大,常常“累到不想吃飯”。隨著一個個施工難題的攻克,馬威帶著項目團隊圓滿完成迎賓東路所有施工任務,向家鄉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出色的表現贏得了各方的認可,當大家都在贊揚他身上的那股拼勁時,他笑笑說:“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煩、不怕死、霸得蠻,不能在家鄉丟臉!”
往后的日子,馬威一步步成長為片區項目負責人,轉變的是身份和崗位,不變的是他勤懇踏實的初心。在他的帶領之下,項目建設者們齊心協力,默默耕耘在施工一線,全國工人先鋒號、湖南省優質工程、益陽市優質工程、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益陽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也是對他付出的肯定。
“再多的榮譽也是過去,不代表當下和未來。”如今的馬威依舊堅持著“九層之臺起于累土”的奮楫篤行,立足崗位,用行動詮釋著奮斗和實干的含義,憑借著一股拼勁,成為項目年輕人的榜樣,引領著廣大青年們在資江之畔揮灑著青春的熱情和汗水。(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鄒碩|鞠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