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北京國際青年創新發展論壇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作為2024中關村論壇的平行論壇,以“凝聚青年力量 推動創新發展”為主題,由北京市人才工作局、中國日報社、北京海外學人中心、北京市海淀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主辦。中國日報社、北京市領導和世界貿易組織、諾貝爾獎得主代表出席論壇并致辭。相關部門、國際組織負責人,知名科學家、企業家、學者代表,部分在京工作的杰出外籍專家和優秀國際學生代表共計約400人參加論壇,共話創新,共謀發展。
2024北京國際青年創新發展論壇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行。北京海外學人中心供圖
北京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游鈞指出,作為中關村論壇的平行論壇之一,“2024北京國際青年創新發展論壇”以“凝聚青年力量 推動創新發展”為主題,是北京市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打造全球青年人才交流平臺、推進全球青年人才合作創新的具體實踐。北京出臺了一系列人才新政,實施了一攬子配套舉措,全力解決人才評價使用、科研管理、成果轉化等方面問題,為人才減負松綁、釋放活力。同時,北京不斷優化的創新創業生態,吸引了全球范圍的人才和資源。希望青年人才在論壇中共敘合作友誼,共謀未來發展,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北京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游鈞作開幕致辭。中國日報記者王壯飛攝
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曲瑩璞表示,面對全球性問題和挑戰,需要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催生新產業、新模式,為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習近平主席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既為中國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也對世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建議以創新為引領,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以青年為主體,建設聚才匯智創新創業的高地;以共享為導向,營造開放創新生態。中國日報將一如既往地對外講好中外青年友好交流、協同創新的故事,講好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的故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曲瑩璞作開幕致辭。中國日報記者王壯飛攝
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干事張向晨在視頻致辭中表示,青年特別是青年中的領軍者,要有使命感和全球視野,站在全球和歷史的維度來觀察、研究和解決問題。各國青年要更加重視以知識和創新迎接挑戰,勇于探索未知領域,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敢于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式。全社會要為青年創新發展提供更加友好的環境、提供更多機會,分擔青年創新的試錯成本。他還向青年朋友發出加入世貿組織秘書處工作團隊的邀請,希望他們更加密切關注世貿組織和多邊貿易體系建設。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迪迪埃·奎洛茲在視頻致辭中分享了作為一名科學家對科研的無限熱情。他表示,科學是十分美妙的,能激發你的好奇心,能夠促使你去探究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新的事物,收獲財富、快樂和成長。他強調,加強科技交流十分重要。年輕人是地球的未來,是創造未來社會的人,要抓住機會與其他科學家多交流,去認識那些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這個世界如何運轉和那些將為未來社會作出貢獻的人。
北京大學副校長方方、芬蘭駐華大使館教育和科學參贊歐力、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人力資源執行副總裁白雅琪、德勤中國副主席施能自、BIC EURONOVA(歐盟創新中心)大中華區總干事甘露發表主旨演講,分享他們關于創新研發、教育平等、青年發展等方面的思考。論壇還設置“青年說”環節,由五位中外優秀青年代表圍繞“青年創新發展的關鍵要素”主題講述其在參與創新發展、中外交流方面的經歷與體會。
中外青年代表在“青年說”環節發表演講。中國日報記者王壯飛攝
論壇上,聯系北京·全球創新服務網絡(Global Network for Innovation Service,GNIS)啟動。GNIS作為“聯系北京”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以青年人才為主體,以精準服務為手段,搭建全球創新資源合作平臺。
2024北京國際青年創新發展論壇發布“留學北京+”行動。中國日報記者王壯飛攝
2024北京國際青年創新發展論壇發布全球青年人才創新發展投資基金。中國日報記者王壯飛攝
北京海外學人中心分別與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德國史太白國際商務與創業學院就“聯合培養國際化人才”簽署合作協議。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聯合北京海外學人中心發布《2024全球青年科技創新發展報告》,以豐富的數據、詳細的案例、前沿的理論,多方位展現全球青年科技創新發展現狀,剖析引領推動全球青年科技創新發展的生態環境、動力機制和可行路徑。
中外嘉賓出席2024北京國際青年創新發展論壇。中國日報記者王壯飛攝
本次論壇由北京市青年聯合會、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北京首鋼基金有限公司、北京國際人力資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對外政務信息服務平臺·就業中國、21世紀報社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