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農村空巢化難題,鄉村養老有哪些新探索、存在哪些新問題、將來有怎樣的新發展?從7月6日起,湘潭大學“孝老敬親”實踐團來到該校鄉村振興駐村幫扶點——湖南省邵陽市邵陽縣,開展為期一周的鄉村養老調研,在鄉村大課堂中用實際行動弘揚和踐行中國傳統孝文化。
摸清鄉村養老難點堵點
走訪村戶60余戶,訪談養老機構管理人員及村干部40余人,深入調研縣級、鄉鎮、鄉村等公辦和民辦養老機構10所,發放問卷182份,看望老人800余人,填寫心愿單100余張,收集整合老年心愿58個……實踐團科學規劃調研行程,較全面地了解當地老齡化社情,摸清了鄉村養老的難點堵點。
實踐團在邵陽縣九公橋鎮區域性敬老院調研
通過對調研數據的深入分析與總結,當地鄉村養老服務取得一定成效,但養老機構存在養老觀念有待更新、養老資金持續投入困難、從事養老服務管理人員專業素養有待提升、養老市場化機制不夠健全等共性問題,從而導致養老服務供應鏈與老人現實需求點之間匹配度不高、養老機構在硬件設施和軟件建設方面存在較大差等困境。
“隨著基層養老工作的不斷發展,新矛盾新問題隨之而來,”縣民政局局長何偉才認為,“建議將養老工作的端口前移,并積極探索智慧養老模式?!?/p>
“實踐團將會對走訪調研的第一手資料進行科學分析,撰寫高質量調研報告,為鄉村養老工作提供邵陽經驗?!睅ш犂蠋熇蠲壅f。
點亮心愿為老人圓夢
“我想去廣東見見自己的養女?!背W√炼煽诰蠢显旱膹埬棠滔驅嵺`團透露了久藏心底的愿望,敬老院管理者表示將盡快幫老人達成心愿;養老院里拉二胡的爺爺希望“經常有人陪我唱紅歌”,同學們載歌載舞陪老人唱起了《歌唱祖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團隊在邵陽縣塘渡口鎮區域性敬老院征集老人心愿
采訪老人中,實踐團成員發現, 90%以上的老人對政府養老關懷和生活現狀滿意,仍有小部分老人對幸福老年生活有更高更好的期待。實踐團當即決定開展“點亮心愿單,孝行暖人心”的心愿征集活動。他們聚焦老人需求點,與老人促膝交談,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生活困難和飲食起居,傾聽老人的心聲心愿。心愿有大有小,實踐團進行梳理歸類,詳細登記,并現場幫助老人實現了15個小心愿。
“看著老人開心的笑容,我感覺自身價值得到了體現,以后我會更加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為困難老人盡一份力。” 認領“老人心愿”的團隊成員歐洋磊高興地說。
“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在基層踐行孝文化,就是要以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實事服務老人、打動老人,讓老人信任,讓社會認可。” 團隊指導老師張月朗說。
為全國孝文化節獲取鮮活素材
湘潭大學作為全國首批弘揚中華孝道示范基地,注重將傳統孝文化融入大學生日常管理、思政課堂和社會實踐全過程,牽頭舉辦了三屆全國大學生孝文化節,學校組建孝行團隊600余個,招募孝心班級600余個,吸納志愿者3萬余人,服務老人近16萬人次,涌現了全國首屆孝老愛親模范楊懷保、全國孝親敬老之星陳君君等一批孝老典型。
實踐團本次實地調研即是為全國孝文化節獲取鮮活素材,并探索更多樣的實踐路徑,讓孝老敬老之“情”與鄉村調研之“行”共融共通。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匯聚起來能量將是無限的?!眻F長呂敏婧說,實踐團將搭建“線上+線下”活動平臺,探索“青年+志愿”實踐路徑,深化“高校+地方”合作模式。
后續,實踐團將在線上開發“老人微心愿”小程序,發起困難老人“點單”提心愿,青年志愿者“接單”圓心愿的主題活動,依托全國大學生孝文化節這一品牌活動,將“心愿單”鏈接更多大學生志愿者,借力“互聯網+”讓養老更“智慧”。同時,邀請地方養老機構負責人擔任老人心愿“代理人”,在養老機構內設置“心愿墻”。
實踐團合影
目前,實踐團已同九公橋鎮區域性敬老院達成共同實現老人“心愿單”的合作意向。院長伍云龍成為了第一位老人心愿“代理人”。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鄒碩|李蜜 歐洋磊 曹莉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