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聶映榮 實習生 尹海婷
長江奔流,欣欣向榮;相聚星城,共商發展。
長江中游城市群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鞏固“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的重點區域。
在長江中游城市群的一次次聚首中,“朋友圈”逐步擴容、“經濟圈”更加活躍、“輻射圈”不斷拓展。
7月28日至29日,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第十屆會商會在長沙召開。武漢、長沙、合肥、南昌4個省會城市(簡稱“四市”)和12個觀察員城市共同簽署《長江中游城市群2024年重點合作事項》(以下簡稱《合作事項》),鋪排63項重點合作事項。
從交通互通到科技合作,從產業發展到市場一體化,從生態環保到民生服務,多領域合作將進一步深化。
四市合作持續走深
輻射帶動相鄰城市
自2013年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首屆會商會召開以來,武漢、長沙、合肥、南昌一直攜手并行。
這是第10次聚首,簽署的《合作事項》開篇便表明了目標:深度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加快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發展,深化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四省會城市合作,輻射帶動相鄰觀察員城市加速發展,合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中部地區加快崛起。
《合作事項》在總體要求中提出,推動四市合作持續走深走實,輻射帶動相鄰觀察員城市加快打造“互聯便捷、科技創新、智慧高效、普惠便利、開放活力、產業融合、綠色低碳”城市群,奮力開創協同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該文件明確了交通互通、科技合作、產業發展、市場一體化、生態環保、民生服務等6個方面的合作重點、63項合作事項。其中,交通互通類10項、科技合作類3項、產業發展類11項、市場一體化類6項、生態環保類5項、民生服務類28項。
“水鐵公”齊推進
更加拉近時空距離
如今,從長沙前往武漢、合肥、南昌等地已極為便利。網絡化布局的交通,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協同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接下來,更多交通互通類的合作事項,將進一步拉近多地之間的時空距離。
比如,水運方面,《合作事項》提出,穩定運營中三角集裝箱公共班輪航線,推動全年開行次數達到200航次,為湘、鄂、贛三地集裝箱貨物往來提供經濟便捷的水上物流通道,打造長江經濟帶城市間互聯互通、區域協同發展示范航線。
鐵路方面,配合國鐵集團加快推進沿江高鐵合武段建設;共同爭取將武咸昌、長昌(九)高鐵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修編)。
高速公路方面,開工通城至修水至銅鼓高速公路,進一步加強咸寧、九江、宜春等地互聯互通;續建咸寧(通山)至九江(武寧)高速公路,2024年湖北段計劃完成投資1.6億元,力爭所有隧道順利貫通并實現路基單幅貫通;推進南昌—九江綜合型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建設,由南昌市牽頭、九江市配合編制建設方案;加快推進G312合六路快速化改造,合肥段加快肥西段、蜀山段施工進度,六安段加快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加強產學研協同
為多類產業合作搭平臺
此屆會商會,“新質生產力”是重點關鍵詞之一,科技合作、產業發展與之密切相關。
《合作事項》提出,推廣科技型中小企業履約保證保險業務,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開展長江中游城市群(武漢)國際科技合作與技術轉移論壇活動,推動國外大學、研究院所和國外科技企業與武漢地區企業合作與交流,簽約項目不少于5項,簽約金額不少于500萬元;深化科技交流合作,加強產學研協同,推動各類科技創新主體開展交流合作。
產業發展方面,重點合作事項之中包含舉辦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邀請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參加;舉辦2024年跨境電商對接交流會,邀請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企業參加;舉辦中國國際機電產品博覽會,邀請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參展參會,以展會平臺協助推動區域相關行業合作;舉辦2024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覽會,提升新能源車展影響力,并邀請其他三省會城市組織本地新能源車企參加車展和論壇,加強四省會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合作交流,共同推進中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此外,還將舉辦第四屆中國米粉節,邀請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參加,推動粉面產業交流合作;舉辦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促進四省農產品流通和銷售。
共享高端智力資源
跨區域保護知識產權
近年來,長江中游城市群在市場一體化方面取得一系列合作成效。接下來,多方還將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合作,持續開展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間遠程異地評標工作,全年不少于4次;推動湖南省內觀察員城市株洲、湘潭、岳陽參與遠程異地評標合作,全年不少于3次。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合作事項》明確,加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協作,建立知識產權專家庫共享名錄,加大技術專家及法律人才交流力度,促進高端智力資源共享共用;加強海外知識產權保護信息互通,形成跨區域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合力,推進海外案件監控信息、指導專家、服務機構、典型案例、法律法規等資源共享;深化跨區域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成立聯席會議辦公室,推動跨區域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落地,組織跨區域知識產權聯合執法、集中宣傳培訓活動等。
在生態環保方面,《合作事項》提出,強化移動源污染聯防聯控,召開四省會城市移動源污染防治聯席會議,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間移動源污染防治數據共享和工作成果互認;簽訂“通平修”協同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合作框架協議,探索跨區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造區域示范樣板;深入推進黃蓋湖跨界管護,創新推行聯規劃、聯標準、聯巡查、聯部門、聯投入、聯整治、聯宣教的湘鄂“七聯”共治黃蓋湖管理模式,確保黃蓋湖水質穩定在Ⅲ類標準。
提升往來群眾幸福感
逐步完成13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
互聯互通,民心相牽。
在養老、醫療、教育、公積金異地互認、文體旅等諸多方面,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群友”近年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共享化水平,讓往來的市民群眾幸福感提升。
民心所向,政之所行。此次簽署的《合作事項》涉及六大類事項,民生服務類是其中事項數量最多的類別。
比如,醫療方面,《合作事項》明確,舉辦長江中游城市群急救聯盟會議,共享各地在急救體系建設、信息化、質量控制、應急救援等方面好的經驗做法,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院前急救事業高質量發展;組織開展院前急救人員培訓,推動業務交流,分享院前急救經驗;加強區域間公共衛生溝通協作,定期組織開展交流活動,協同推進醫療服務改革走深走實。
教育方面,開展普通高中雙新示范區研討活動,加快推進普通高中雙新示范區建設;舉辦四省會城市教研協作體第九屆年會,持續開展新高考改革研究活動、小學語文交流展示活動等;舉辦四省會城市中職學校三科統編教材使用交流研討會等活動,提升三科統編教材教學質量。
文旅體方面,舉辦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青少年足球、籃球友誼賽,加強區域體育文化交流;聯合打造長江旅游和高鐵旅游精品線路,建立區域旅游“客源互送”聯席獎勵機制,推動四地旅行社行業協會、企業探討開發四地連線旅游產品、互送客源。
《合作事項》還明確,建立協查案件跨區域聯動協作機制,提高協查效率,探索開展跨區域處置異地欠薪案件新模式,破解農民工異地討薪難題;深化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年限互認協議;深化公共服務改革,依托國家醫保服務平臺、公共服務網廳、智慧醫保等渠道,分階段實現15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的“跨省通辦”,逐步完成13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意外傷害待遇備案、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享受門診慢特病病種待遇認定”實現“跨省通辦”。
開放引領發展,合作共贏未來。
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合作,正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邁進,必將進一步助推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中部地區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