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至30日,藝術家曾憶城個人展覽《八段錦》在漢古中醫天河館李可書房展出。本次展出的作品采用醫學研究用的紅外熱成像儀器來進行拍攝創作,創作內容圍繞著與傳統中醫相關的八段錦、五禽戲等養生、仿生功法展開,是藝術家關于中醫與藝術的探索,展出的系列作品旨在探討藝術、科技與中醫藥文化的融合與轉譯,啟發觀者對身體和生命的內省。
現代中醫引入紅外熱成像技術,將檢測到的人體發出的紅外線輻射量轉換成溫度并以八種顏色將溫度分布圖象顯示出來,可以動態、實時地反映人體的寒熱溫涼,結合臨床可以診斷疾病,亦可監測人體健康狀況,為養生提供依據。曾憶城探索中醫和藝術日久,這次他就地取材,用紅外熱成像儀器成像技術,對傳統中醫養生功法八段錦、五禽戲進行藝術創作。
實驗藝術作品《八段錦》視頻靜幀。
作品《八段錦》由視頻方式播出以紅外熱成像拍攝的八段錦的八式動作,由具有“當代張仲景”之稱的大醫李可的再傳弟子劉懷谷醫師演繹,以新技術新形式呈現了這套傳統經典功法的內涵與魅力。觀者可跟隨著屏幕中的紅外熱成像顯影跟練,現場互動。
始于宋代的八段錦是中醫養生智慧的實踐運用,“一個動作一味藥”,強身健體,預防疾病。八段錦之所以得名是因為整套動作如錦緞般柔和連綿、流暢華美,“骨正筋柔,氣血以流”。曾憶城以醫學研究用的紅外熱成像儀器來進行拍攝創作,紅外熱成像儀使用八種顏色來表示溫度的分布,依次為深紅、紅、淺紅、黃、綠、淺藍、深藍和黑色。人體的寒熱溫涼、氣血流轉通過這八種如錦似緞的色彩呈現了出來,用當代新技術探索、呈現這套傳統經典功法的內涵與魅力。《八段錦》剛入選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實驗藝術、數字藝術與動畫展區。
實驗藝術作品《五禽戲》。
作品《五禽戲》則以照片的形式呈現,通過紅外熱成像技術八種色彩所描繪出人模擬虎、鹿、熊、猿、鶴五種動物的動作。五禽戲始于東漢,正是中醫藥發展集大成的時期,相傳由華佗創立,是一項動靜兼備的仿生功法,要求練習者追求形神兼備。
實驗藝術作品《冰可樂》。
《冰可樂》是藝術家用中醫理念與紅外熱成像技術創作的另一件視頻作品,呈現了人在喝冰可樂前后過程中紅外影像,讓人們直觀地看到冰可樂進入人體后所產生的變化:可以明顯看到身體的許多部分從紫紅色變成了綠色。此外,藝術家還用可樂創作了一件呈現中醫寒熱溫涼的作品。
作品《知亭》。
曾憶城在拆建的工地中拾得的一塊鋼筋混凝土上安置一顆靈芝,完成了作品《知亭》。過去幾十年整個社會高速發展,到處都在大拆大建,許多人為了擁有一個鋼筋混凝土的居所而拼命奮斗,卻又以過度使用自己身體這個“第一居所”為代價。這件作品提醒我們要嘗試停下來,停下來想一想我們的生活方式是否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來源:南方都市報,記者周佩文 實習生梁雅然,圖片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