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落實進行時》邀請蘭州市水務局主要負人帶隊走進直播現場,就我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資源配置、農村人居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河湖長制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和群眾進行溝通交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久久為功,一年一年推、一年一年抓落實。
紅古區湟水-大通河交匯段
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
9月29日起,紅古區“兩河口”向社會開放,這標志著湟水-大通河交匯段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基本完工,目前這里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湟水河畔舉杯暢飲美好生活的松弛感背后滿滿的都是當地老百姓的獲得感,“綠水青山”帶來的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共享生態環境成果之余也收獲了全新的成就感。
生態修復還原宛川河秀美身姿
讓汩汩凈水匯入母親河
宛川河是黃河一級支流,在榆中縣境內流經84.5公里,是當地重要的生態屏障,被譽為榆中的母親河,從祁連山支脈馬啣(閑)山起源,由南至北,再至西流入黃河,是榆中當地重要的生態屏障,接下來跟著季煊的鏡頭我們一起去宛川河沿線走一走、看一看。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由于上游地下水過度超采,宛川河水勢漸小,到處都是沙坑,河道污染也日漸嚴重。為了重塑宛川河流域“素波橫蕩漾,水落雁南飛”的美好景象,2019年開始,榆中縣對宛川河實施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通過河道連通、采沙坑整治、植被恢復等措施,每年向宛川河生態注水1000萬立方,讓清亮的宛川河又回到了村民身邊。
好日子因“水”活起來
北山人圓了“引洮夢”
榆中的北山地區,這里村因長期缺水而飽受干旱之苦,隨著引洮入榆工程的成功實施,榆中縣人民半個世紀的引洮夢得以實現,北山人民更是奇跡般實現了吃水不用愁,且吃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共同關注。
好日子因“水”而活起來了,老莊和榆中北山幾代人的“引洮夢”圓了,靠天吃飯、喝窖水的日子結束了。自2015年起,榆中縣逐年實施北山6鄉鎮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引洮水為水源,先注入南坡灣水庫,通過興隆水廠凈化處理,輸水管至北山一泵站,再經3級加壓泵站將水提升至海拔2500m的貢井鎮呂家峴調蓄水池,并分南北兩線供水至北山6個鄉鎮,2018年4月,北山6個鄉鎮南北主干線實現全部通水,汩汩自來水終于潤澤了北山鄉親們的生活。
同樣面臨干旱缺水問題的是永登縣的七山鄉。缺水,成為七山鄉廣大群眾脫貧致富路上最大的“攔路虎”。2018年,隨著投資近億元的“引大入秦”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七山鄉群眾長期以來吃水難、用水難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共同關注。
為了徹底解決七山鄉群眾吃水難題,蘭州市水務部門于2017年啟動了永登縣七山鄉農村供水工程,以“引大入秦”工程總干渠渠水為水源,將來源于天堂寺取水口的大通河水引到了七山鄉。告別“天上水”,引來“天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