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公布,37個工業遺產上榜,江西省景德鎮陶瓷機械廠、萍鄉電瓷廠、大吉山鎢礦、中華鎢礦公司等4個工業遺產入選。至此,江西省工業遺產總數已有16個,數量居全國第二位。
入選“國家級”名單為工業遺產活化利用提供了更好的支持。近年來,我省深入挖掘工業遺址資源價值,推動工業遺址與旅游深度融合,讓一批工業遺址華麗轉身成為城市新景。
東湖意庫、陶溪川等一批工業文旅項目無疑是其中的典范。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為“工業風”注入“文化魂”,是不少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精髓所在。如東湖意庫引進南昌非遺入園,讓傳統非遺元素與工業舊址交融,既展現了工業之美,也展現非遺之韻。尤其是近期在東湖意庫舉辦的“瓦罐時裝周”,一批非遺手藝人走上時尚T臺大秀時尚范兒,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豫章首飾鏨鑲”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吳剛就是其中的參與者。“我在這里做非遺,偶爾也‘跨界’,這里的氛圍讓我對非遺產品開發有了新的靈感。”再如景德鎮陶溪川,原是宇宙瓷廠的舊址,如今專注于陶瓷的傳承與創新。2024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期間,記者在陶溪川舉行的“春秋大集”上,感受了來自全球55個國家的手藝人在此“秀技”的盛況。退出歷史舞臺的國營老瓷廠以更加新潮的方式承載著陶瓷文化傳承和創新的使命。“這里保留的陶瓷老廠的工業元素,處處彰顯陶瓷文化記憶,作為一名陶藝工作者,很享受在這里創作。”來自浙江的青年陶藝工作者吳彩霞說道。
“工業遺產被活化利用的案例,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和信心。”剛剛入選第六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的中華鎢礦公司,原是蘇區時期重要的經濟來源,中華鎢礦公司舊址負責人華鋒向記者透露,未來將著重挖掘舊址紅色文化資源,圍繞集紅色教育、紅色旅游、休閑觀光等于一體的紅色教育旅游休閑中心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紅色工業游”。
工業遺產的活化利用,我省一直在行動。《江西省推進工業文化發展(2021-2025年)行動計劃》提出,要大力實施工業遺產保護活化利用工程。記者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了解到,我省根據工業遺產不同類型,采用不同開發利用模式:對文化類工業遺產,采用展覽館或博物館的方式進行開發;對生態類工業文化遺產,將廢棄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使其成為城市公共活動空間,方便群眾娛樂、休閑、觀光;對商業類工業文化遺產,則引進產業元素,營造購物、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商業場所。
自2020年開始,我省啟動省級工業遺產旅游基地創建工作,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工業遺產旅游基地)6家,省級基地90家。這批示范項目為我省工業遺產活化利用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多地工業遺產迎來“新生”。699文化創意園(原南昌華安針織廠)等一批“工礦老樣”變成了“城市地標”,建設成創意園區,帶動了文創升級。贛州宋城1號消費綜合體(贛州市原水泵廠)等一批“工業銹帶”轉為“生活秀帶”,打造成網紅景點,激發了文旅活力。安源煤礦、興國官田中央兵工廠遺址等一批工業遺址變為“工業展廳”,成為熱門研學基地。(全媒體記者 曾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