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21日長沙訊 11月20日,“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湖南長沙舉行,來自國內外人權領域、國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在湖南大學岳麓書院相聚,共同探討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方略、制度和歷史經驗,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為世界人權事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與會專家認為,人權理念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化中也有著深厚的根基和獨特的表達。中華典籍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和政治智慧。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不僅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湖南大學黨委書記鄧衛表示,從古代的岳麓書院到現代的湖南大學,歷代岳麓學者都對與人權相關的問題作過探索和追求。從中華典籍中探尋人權理念的淵源和發展,將為當代世界的人權事業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并推動人權事業的進步和發展。
十三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江必新認為,中國古代司法中關于人權保障的基本理念和實踐,體現了古代司法當中的人道主義,以及對人權的基本保護,并且對刑事司法中的人權保護有諸多啟示意義。
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前特別程序機制部門負責人克里斯托弗·培修提出,人權關乎所有人,已經成為每個社會以及國際上關注的核心議題。中國理解人權作為治國之道中的道德指南針的力量和價值。中國成功實現了脫貧工作,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人權首先是人類的需求和愿望。
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吉林大學人權研究院教授魯廣錦認為,中華傳統文化所提倡的人本、民本、仁愛等理念,重視人的生命價值、重視人的尊嚴、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等理念,對人之為人的價值和人之存在的意義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和思考,建構起風格獨特的人權思維邏輯體系。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表示,包容開放的儒家思想對現代人權理念是敞開的。強調社會意識和責任觀念的儒家文明,為推動全球文明交流互鑒、豐富人類人權文明形態,提供了有益的多元視角和智慧源泉。
來自中國人權研究會有關領導專家、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和海內外有關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師生代表共300余人出席本次會議,他們將一起從典籍中尋跡、從理念上破題,然后走向對實踐、對制度和對成效的研究。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人權研究會、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大學主辦,由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湖南大學法學院、湖南廣播電視臺承辦。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何純 朱友芳|胡思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