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文化貴陽貴安建設新聞發布會在貴州飯店舉行,介紹了貴陽貴安文化建設的總體情況和取得的成果,并就紅色文化、歷史文化、群眾文化、陽明文化、民族文化建設方面問題答記者問。
近年來,貴陽貴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實施重大文化工程,文化貴陽貴安建設步履鏗鏘、亮點紛呈。
堅持“以文鑄魂” ,先進文化引領力不斷提升 。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持續加強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習、研究、闡釋,深入挖掘以陽明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黨員干部理論教育、引入公民道德建設、引入“爽爽貴陽”城市品牌建設,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持續修好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心學”,涵養了城市文明,提升了城市氣質,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先進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得到彰顯。
堅持“以文塑形”,文化遺產傳承力不斷提升 。文物保護方面。貴陽貴安研究制定《貴陽市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專項規劃》,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三普上報貴陽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1148處,其中文物保護單位350處,國保有6處,分別為文昌閣和甲秀樓、陽明祠和陽明洞、達德學校舊址、茶馬古道、息烽集中營舊址、馬頭寨古建筑群;省保48處。挖掘方面。聯合省文保中心、省考古所等相關機構對轄區內長征沿線文物、長江流域文物、陽明文化遺跡進行調查,近年來新增6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補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增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考古發掘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牛坡洞遺址、招果洞遺址、大松山墓群分別被評為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招果洞遺址將貴陽貴安人類歷史上溯到距今4.5萬年前,進一步增強了貴陽貴安文化自信。活化利用方面。編制《貴陽老城區歷史文脈研究與保護利用指南》,研究梳理《貴陽老城區(云巖區、南明區)歷史街巷名錄和歷史文脈》,建立健全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全面推進“一河一道兩片區”改造提升。目前,歷史城垣步道已經輪廓初顯,這一全新的貴陽“歷史文化展廳”將于年底全部完工、精彩亮相,這一步道不僅是景觀的提升,更是一場文化的盛宴。
堅持“以文興事”,文化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紅色文化不斷做精。加快推進貴陽貴安紅色文化保護利用管理工作,目前梳理形成第一批164處貴陽貴安紅色資源并建立紅色資源名錄;做好紅色點位展陳展示,其中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展廳改陳布展提升工作預計1月中旬完成。陽明文化不斷做強。按照一個聯動機制、一個頂層設計、一個陽明文化數字博物館、一個精品課程、一個精品旅游路線“五個一”工作思路,完成了陽明洞、蜈蚣坡古道、甲秀樓(翠微園)、達德學校舊址、陽明祠5個陽明文化保護修繕和保養維護工程;做好甲秀樓(翠微園)、陽明文化園(陽明洞)、玩易窩、陽明祠、孔學堂等核心資源點位的展陳提升,并啟動首期“甲秀樓及翠微園”展陳提升工作,分兩步于明年元月份和7月避暑季前完成;成功舉辦“中國心學與世界”學術研討會、以“陽明心學與企業家精神”為主題的首屆孔學堂文明論壇,貴陽貴安“心學高地”城市名片更加響亮。
同時,民族文化不斷做實。在觀山湖民族大聯歡廣場連續兩年成功舉辦貴州民族大聯歡盛會。建設民族特色小城鎮,推進花溪高坡擾繞村等8個和美村寨建設。提升民族傳統手工業,組織參加2024中國旅游商品大賽,斬獲3金3銀1銅,2家公司獲得2024年貴州省“錦繡計劃巧手致富基地”命名。完成第六批省級非遺項目推薦申報43項,認定非遺旅游體驗空間培育項目4個。推出賞花季系列活動50項,成功舉辦“民族團結巡游大聯歡”和“民族團結演藝大聯歡”活動,點燃了獨屬貴州的“最炫民族風”。歷史文化不斷做優。專門組建貴陽貴安歷史文化專家智庫團隊,以叢書形式深入挖掘貴陽貴安歷史文化,《貴陽歷史文化叢書》第一批次的《貴陽史話》《甲秀昌明》《山海滄桑》《考古黔中》已經出版。以4個歷史文化名村、7個傳統村落為重點,擬用3年時間挖掘整理全市996個行政村的村史村事,努力讓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成為市民的精神支柱和靈魂家園。群眾文化不斷做特。堅守“三性”“三零”“三味”“三溫”,全年舉辦“貴陽路邊音樂會”217場,吸引現場觀眾超180萬人次,匯聚近4萬人次各行各業群眾與專業歌手同臺獻藝,網絡傳播量超70億次,超百次登上同城榜熱搜,成為全省繼“村BA”“村超”后的又一文旅頂流和文化盛宴。
堅持“以文興業”,文化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 堅持把培育發展市場主體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推進兩家市屬媒體和貴州京劇院有限公司的深化改革工作,組建貴陽孔學堂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貴陽市規上文化企業182家,營業收入191.39億元,同比增長11.1%,增速高于全省3.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5.2個百分點。文商教體旅系列活動頻頻“出圈”,標志性文旅產業項目逐漸增多,呈現蓬勃發展態勢,貴陽相繼入選中國十大“大美之城”、中國十大旅游目的地必去城市。
堅持“以文惠民”,文化服務供給力不斷提升。 著力提升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增強市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今年,建設完成41個“壹刻寶文化驛站”,壹刻寶文化驛站可實現140個生活圈全覆蓋。“爽貴陽”智慧民生綜合服務平臺實現改版升級,平臺具體可辦事項已經達到2509項,下載量已超過250萬,大家以后到貴陽辦事使用“爽貴陽”會更方便。各類文化活動熱鬧紅火。貴陽貴安今年相繼組織開展路邊音樂會、四季村晚、全民閱讀等各類文化活動3500余場次、現場參與超300萬人次,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貴陽貴安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高質量做好文化建設各項工作,讓貴陽貴安這座城市既有“文化味”,又有“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