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絲萬縷織金冠
妙手鑲嵌有乾坤
說的正是中國宮廷的千年絕技
花絲鑲嵌
此技藝一直為宮廷帝王御用
歷經兩千多年
傳承至今
是“燕京八絕之一”
乾隆一年用一次的許愿杯
中國宮廷的千年絕技
今天文物的主角
金甌永固杯
大運河是一條文化之河
也是一條南北交流之河
從南方來的工匠
沿著大運河
坐著船慢慢悠悠的經過幾千里水路
到達通州
再到達北京城
進入到紫禁城
為乾隆皇帝打造花絲鑲嵌工藝作品
今天我們介紹的就是這件文物
金甌永固杯
這個一年只使用一次的酒杯
傾注了乾隆爺不少的心血
他親自監督、設計、制作
最后還親自取名
根據《清高宗起居注》和《內務府活計檔》的記載
從畫樣呈覽到金杯正式完工期間
乾隆帝共下了幾十道圣諭進行指導
直至滿意
我現在所在的位置
是在慈寧宮東南角
這里原來是慈寧宮的茶飯房
后來作為造辦處的舊址
現在是一片考古工地
當年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多名工匠
匯集于造辦處
乾隆皇帝
從中挑選出80名花絲鑲嵌工匠
來聯合打造這件金嵌寶金甌永固杯
他連下十道圣旨
全程參與指導
全程修改設計方案
最后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打造出了這件重器
乾隆皇帝為此特別高興
專門給參與工匠
加封為九品工匠的官銜
從此以后
九品工匠成為頂級工匠的代名詞
趙老師這是您復制的金甌永固杯
您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金甌永固杯上面花絲鑲嵌
都做了一些什么樣的工作呢
其實啊
這個從技藝方面來講的話
是一個層面
但是呢我想從它的文化方面
給大家做一個著重的解釋
我們看呢
它是一個實用器是吧
就是盛酒用的
但是呢它深層次的含義呢
是什么呀
應該算一個禮器
展現的是我們國家的禮儀文化
工藝做的是十分精美
器型圓潤飽滿
三個足是用象
象的這個形象
象這里面是什么呀
我們取諧音
萬象更新
吉祥如意
祥跟象諧音是吧
其實這個呢
就像文字一樣
表現的是一個文化符號
在過去我們的先人呢
通過摟胎技術
也就是鍛打
手工鍛打
把這個一塊片呢
摟起來這么一個形狀啊
完了再在上面鏨刻
有陽鏨有陰鏨
把這低子踩下去
踩下去以后呢
或者從后邊抬出來
它就鼓出來了
再用正面
再在正面去
把它的這個紋樣的這個造型
細細的給它刻畫出來
上面你看還有石碗是吧
石碗把珍珠
粘黏在上面
這件是個半成品
還沒有鑲石啊
過去還有點翠
這個工藝更復雜了
我們常說的這個宮廷技藝
它具備了這幾大特點
一共是三大特點
一個是貴氣
一個是靈氣
再有一個呢
就是匠氣
這里邊的匠氣不是貶義詞啊
就是把工藝做到極致了
花絲鑲嵌的制作技術含量要求極高
包括了錘揲、鏨刻、掐絲、鑲嵌、鐫鏤、焊接等
復雜的工藝流程
尤其是鏨刻的步驟
非常考驗工匠對力度和角度的把控
金甌永固杯杯身富有立體感和層次感的纏枝寶相花紋
就是他們一鏨一錘下完成的杰作
大運河的繁榮促進了南方工匠與宮廷文化的結合
鑄就了金甌永固杯這件稀世珍寶
清朝
南京 杭州 蘇州 揚州 廣州等地的
花絲鑲嵌工藝也頗有名氣
工匠們帶著他們的技藝來到清宮
北京花絲鑲嵌的富貴華麗也融入了南方的清凈素雅
“金甌”一詞
最早出現在《南史·朱異傳》中
“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
自那時起
金甌便成為疆土完整的代名詞
寓意江山永固、國泰民安
春節
是我們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在故宮養心殿內也會舉行“明窗開筆大典”
作為當時極為重要的禮器之一
金甌永固杯承載了深厚的文化意義和皇家的美好祝愿
我現在所在位置呢
是在乾清宮月華門
我的對面呢是養心殿
每年開春第一天
乾隆皇帝在養心殿東暖閣明窗下
用這件他重金打造的金甌永固杯
當中注滿屠蘇酒
然后用一根萬年青的毛筆
寫下一些吉祥的祝語
以此來祈求江山永固國泰民安
五谷豐登
當年
造辦處共制作出了四只金甌永固杯
如今兩只流落海外
一只藏于臺北故宮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只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它造于乾隆六十二年
是最晚制作的一只
站在這只金光閃閃的雄獅身邊啊
看著川流不息的人群經過它的身旁
我也不禁感慨
幾百年來
這只獅子
不僅見證了北京城的風雨滄桑
也見證了大一統中國的江山永固
200年前拿破侖曾經曰過
中國就是一頭沉睡的雄獅
如今曾經沉睡的中國已然醒來
不僅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而且
還在為世界貢獻中華文化的獨特力量
時過境遷
清朝的盛世已成歷史
杯中酒
映射的不僅是帝王的期盼
更是文明的滄桑與永恒
如今
花絲鑲嵌工藝分散民間
生根發芽
在一代代老手藝人的傳承下
有了愈加強盛的生命力
歷久彌新
繼續在當代散發著耀眼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