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直播 ,成年奭片免费观看视频天天看,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抽搐免费网站,麻豆五月婷婷,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无毒,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久久国产成人av蜜臀

    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洗禮 | 長征沿線15個省份主流媒體共話紅色傳承

    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洗禮 | 長征沿線15個省份主流媒體共話紅色傳承

    來源:貴州日報報刊社 2024-12-30 16: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歷史煙塵中的一個個紅色印記,講述著“偉大轉折”的驚心動魄——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長征途中舉行的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其孕育并形成的“堅定信念、堅持真理、獨立自主、團結統一”的遵義會議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時代答卷中的一次次艱難求索,凝結著“轉折之志”的憧憬期待——

    從積貧積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破舊頹敗到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從封閉落后到開放創新擁抱世界……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的引領激勵下,貴州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正奮發有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

    跨越歷史煙云,被熱血澆灌的長征路上,紅軍故事代代相傳,革命老區新景多彩。

    在即將迎來遵義會議勝利召開90周年之際,12月23日至28日,貴州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新時代新征程央地媒體遵義行”主題采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17家中央媒體,貴州和江西、四川、寧夏等長征沿線15個省份主流媒體的90余名記者,行進式探訪紅城遵義,沉浸式感知老區新貌。

    回望來路,致敬歷史,是為了更好出發。貴州日報報刊社前方記者在現場聯動長征沿線省份的主流媒體同行暢敘心聲,共話此行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主題采訪啟動儀式現場。

    ①江西日報記者焦亮輝:

    兩臺劇的洗禮 一顆心的傳承

    一臺劇,讀懂偉大轉折。呼嘯的敵機、瘋狂的炮火,紅軍戰士拼死搶渡湘江,無數人永遠倒在了奔涌的江水中……此行遵義,走進偉大轉折劇場,一場沉浸式紅色文旅演藝別開生面、震撼人心。巨幕油畫、戰場硝煙、紅歌水舞、環繞音效等技術運用,讓偉大轉折生動具象,帶給我們沉浸的感動。

    一臺劇,品味赤誠初心。在我的家鄉江西,也有一臺劇,一臺名為《長征第一渡》的紅色文旅舞臺劇。它以1934年10月,86000余名中央紅軍戰士夜渡于都河、集結出發長征的故事為創作原點,采用小人物加大敘事的表現手法,以閃回形式展現紅軍長征壯闊史詩,它也是數字賦能沉浸式紅色演藝的有力探索。

    精神的力量可以穿越時空。長征路上,那些艱苦卓絕的跋涉,那些前赴后繼的沖鋒,那些壯懷激烈的犧牲,一直在人們心中激蕩。從江西到貴州,兩臺劇是初心洗禮,更是深刻啟迪:我們觸摸歷史深處,不只是致敬回望,更是要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行程。

    ②福建日報記者陳紀凰:

    越過汀江行遵義

    福建與貴州,同為革命老區,同承紅色基因。從15攝氏度的福建,翻越1500多公里,來到接近0攝氏度的貴州遵義,空氣雖寒,心卻澎湃。

    汀江畔的福建龍巖是長征重要出發地之一,6支光榮隊伍在這里集結,后跟隨中央紅軍長征。在長汀縣中復村,有一條“生命等高線”,1.5米左右,是報名參加紅軍的最低身高線,當年,從這里出去的紅軍,再也沒能回來……

    90年后,沿著先烈的足跡,我有幸也來到遵義。撫今追昔,方能鑒往知來。歷經九秩,長征把紅色種子播撒在紅色遵義、汀江河畔。如何讓薪火延續,是歷史交給我們這一代人的考題,作為一名記者,我將從探訪紅色足跡中汲取精神力量,寫好新時代故事,走好新的長征路!

    央地媒體記者在偉大轉折劇場采訪。

    ③廣東廣播電視臺記者鄒煒旻:

    行進兩條線 讀懂兩座城

    遵義會議會址、茍壩會議會址、青杠坡戰斗遺址……參加此次主題采訪,我們有一條走進紅城遵義的采訪路線,這是一條初心線,一條紅色線。在烈士陵園傾聽紅軍衛生員龍思泉等革命烈士的故事,在婁山關紅軍小學看紅色薪火如何傳承……一次次貼地行走,我們深切感受到這座城市厚重的紅色印記。

    在廣州,也有一條線,一條紅色旅游的觀光巴士線,名為“千年古城線”。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舊址、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作為探尋廣州“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這條線途經廣州多處紅色資源。如今,乘坐觀光巴士打卡廣州紅色地標成為年輕人的新選擇。

    從遵義到廣州,“兩條線”串聯的是紅色歷史足跡。我們在行進穿梭中傾聽歷史深處的回響,讀懂了城市的英雄過往,也歡迎大家來到廣州,乘坐觀光巴士走讀廣州,探訪繁華都市的紅色印記。

    ④湖南廣播電視臺記者王上之:

    動情的宣講 熱切的感動

    在“新時代新征程央地媒體遵義行”主題采訪啟動儀式現場,遵義會議紀念館首任館長孔憲權的孫女孔霞與遵義市紅花崗區紅色義務宣講員屠熠堃,帶領大家走進“勝利樹”的故事,講述一件件老物件、一張張老照片背后的感人事跡,給我們上了一堂沉浸式的思政課,讓我們重回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

    以故事浸潤人心,用宣講凝聚力量。湖南作為中國革命的紅色沃土,也有無數熱愛那片土地的人在生動講述著關于紅色瀟湘的故事。在橘子洲頭聽紅色宣言的回響,在千年學府湖南第一師范學院走進覺醒年代,在韶山風景名勝區追尋偉人的足跡……一場場跨越時空、走心走新的宣講,如春風化雨滋潤心田。

    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禮;每一次致敬,都是一次精神的傳承。動情地宣講,才能更好地銘記。講述,講述,提醒你我不忘來時路。

    央地媒體記者在遵義會議紀念館前采訪。

    ⑤湖北日報記者周三春:

    兩首自編曲 共唱幸福歌

    “一謝共產黨,翻身把你想,以前我們做牛馬,現在人人把家當……”在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龍鳳村田家溝,村黨支部書記伍榮明哼唱花燈戲《十謝共產黨》,用悠揚曲調描繪鄉村新景。

    “村規民約我遵守啊,維護正義敢出手啊。勤勞致富靠雙手,發展產業我帶頭……”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許家沖村,村干部用漁鼓調填詞創作《黨員公約》,借歌聲表達新愿景。

    湖北和貴州都是紅色沃土。遙想當年,從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走出的大批將領和戰士都曾在黔貴大地奮戰,拋灑熱血。兩首自編曲,展現兩地新生活,同唱黔鄂幸福歌。時代巨變激蕩精神偉力,不懈奮斗成就美好生活。歌聲里唱的是新生活,頌的是新時代,這一曲曲贊歌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最好注腳。

    ⑥貴州日報報刊社記者諶晗:

    再訪紅城銘初心

    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的一部壯麗史詩。遵義會議,是這部史詩中絢麗的篇章。貴州作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形成的地方,作為在習近平總書記特殊關心厚愛下各項事業大踏步前進的地方,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一直在黔貴大地賡續傳承,始終引領激勵著各族干部群眾不忘來時路、勇毅闖新路。

    在現場心中才會有感動,在路上心中才會有時代。再訪紅城遵義,作為貴州本土的媒體記者,我們依然有新的收獲、新的感動:在一臺劇目中沉浸對比、在一段講述中熱切追憶、在一首首山歌中真心打動、在一次次行走中挖掘符號……也激勵我們自信堅定地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央地媒體記者在湄潭縣龍鳳村田家溝采訪。

    ⑦云南日報社記者黃翹楚:

    爭渡 爭渡 黔行見江如故

    一個渡口就是一段傳奇。

    在遵義,“紅色渡口”的故事人人傳唱,留下了“四渡赤水”的精彩一筆。而在我的家鄉云南,“渡口”同樣是不可磨滅的精神符號,石鼓鎮渡口、皎平渡渡口等寫下了“巧渡金沙江”的英雄史詩。

    前有四渡赤水河,后有巧渡金沙江。在長征路上,前者使中央紅軍從被動走向主動,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后者使中央紅軍擺脫了優勢敵軍的追堵攔截,完成了跳出國民黨幾十萬軍隊包圍圈的壯舉。從貴州到云南,一個個“渡口”,助力中國革命紅船駛向新的彼岸。

    昔日長征渡口,今朝車水馬龍。時代車輪滾滾向前,如今,革命渡口變成“發展入口”,紅色旅游風生水起,一江一河喜迎四方來客。來到赤水河畔,酒香、竹香不禁讓我想起金沙江畔的果香、飯香。聞香如故,憶昔撫今,作為年輕一代,我們更要汲取精神動力,用筆和鏡頭記錄好時代故事,在新的“渡口”出發。

    ⑧四川新聞網記者鐘秀:

    紅飄帶下幸福成景

    浩氣傳千古,精神勵后人。強渡烏江、召開遵義會議……90年前,中央紅軍長征在遵義的94天,譜寫了一曲曲“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壯麗史詩。90年后,我來到遵義,所見所聞,皆是“而今邁步從頭越”的生活新景,不由讓人感嘆,紅飄帶下幸福成景。

    在學校,孩子們飽含熱情吟誦《憶秦娥·婁山關》;在鄉村,《十謝共產黨》自編曲唱響幸福生活;在工廠,企業砥礪傳承紅色文化……一點一滴、一幕一景,讓人感動。四川作為紅軍長征從南向北的橋梁和中轉基地,也留下了無數英雄的足跡,“爬雪山”“過草地”、三大主力紅軍的兩次會師,都在四川。

    歷史的煙云,怎會因時間消散,精神的豐碑,在今朝熠熠生輝。長征精神是條永不褪色的“紅飄帶”,從四川到貴州,我們看到,在長征精神的引領激勵下,革命老區臺階步步上、風景年年新。

    央地媒體記者采訪對話。

    ⑨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記者舒樂:

    南有婁山關 北有臘子口

    婁山關,臘子口,是鮮血染成的紅色地標。一個是川黔要塞的重要關口,1935年2月26日,紅軍據守婁山關大捷;一個是甘川古道之咽喉,1935年9月17日,紅軍奪取天險臘子口。紅軍長征期間在兩地打響激烈戰斗,兩場戰役彪炳史冊。

    婁山關,臘子口,是砥礪前行的精神坐標。90年烽煙散盡,但紅軍戰斗過的戰壕、留下的彈坑仍在訴說著那段烽火歲月,“婁山關、臘子口”成為具象的精神符號,一次次激勵我們煥發攻堅克難、挑戰極限的奮斗之志,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從甘肅到貴州,跨越1300多公里,參加“新時代新征程央地媒體遵義行”主題采訪,對我來說,是一次跨省聯動,一次致敬回眸,也是一次新的出發。走進遵義會議紀念館、登臨婁山關,一個個老物件、一件件歷史文物,訴說著革命的壯懷激越,也鼓舞我用筆和鏡頭更好記錄下這片紅色土地上的新故事。

    ⑩西海都市報記者馬璞馨:

    見黔山 憶班瑪

    貴州多山,一如我的家鄉青海。一個是云貴高原,一個是雪域高原。只有親身體驗山多高、路多遠,才知紅軍當年有多難。

    此行貴州,我在遵義婁山關感受了“黔北第一險關”之勢,那里峭壁絕立,若斧似戟。1935年2月,中央紅軍在此克服艱險,殊死較量,奪下大捷,如此勇氣,如此信念,令人震撼。而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東南部的班瑪縣,那里的山與路也留下了紅軍的足跡。1936年7月,中央紅軍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進入班瑪縣,在那里行軍、休整、籌糧等,播撒革命火種,與當地百姓建立深厚的革命友誼。

    時間一去90年,高山依然在,但路卻不再遠。從貴州到青海,不再需要艱難跋涉,交通巨變不斷壓縮時空距離。如今,山也還是山,卻因紅色記憶更添厚重人文,每年都有許多人前往遵義婁山關、青海班瑪縣游玩。長征印記今猶在,老區人民展新顏!

    央地媒體記者在貴州鋼繩股份有限公司采訪。

    ?河南廣播電視臺記者夏萍:

    黔北看新路 不忘來時路

    在龍鳳村田家溝看人們歌唱新生活,在花茂村觀察紅色旅游多樣性……此次遵義行,讓我看到了革命老區遵義的發展新路、山鄉新景,光榮的革命傳統在這賡續綿延,強勁的發展動力在這生發激蕩。

    革命精神激勵前行,紅色基因凝聚力量。同樣是在革命老區,我的家鄉河南,也煥發新貌、闖出新路。大別山區的河南省信陽市新縣,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這里誕生了多支紅軍主力部隊,無數英雄兒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光輝燦爛的大別山精神。在精神之光激勵下,如今,這里已是聞名全國的紅色旅游區,大別山下景更新、人更勤。

    昔日“荒茅田”,今日“花正茂”;往昔“大別山”,今朝“桃花源”。偉大革命精神一脈相承,又薪火相傳。從遵義會議精神到大別山精神,一系列偉大精神宛若燈塔,點亮夜空,照亮夢想征途。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崔雨露:

    踏行“雄關漫道” 更解“寶塔延河”

    我一直好奇,到底是怎樣的情景能讓毛主席詠頌出“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等氣勢磅礴的詩句來。此次遵義之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站在婁山關眺望,河谷深切,山勢峻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直插云霄。如此險山,如此地勢,中央紅軍卻以險制勝,奪下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捷,這般“從頭越”的豪氣,不由在我心中激蕩起來。

    我從陜西來,那個被稱為“中國革命搖籃”的地方。1935年10月,中央紅軍來到陜北延安落腳,開啟了革命新篇章。十三載崢嶸歲月,孕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蘊含的歷史記憶與“雄關漫道”“烏蒙磅礴”一并融入我們的精神血脈,歷久彌新。

    走過了“雄關漫道”,更懂得“寶塔延河”。從延安到遵義,沿著紅色足跡,追尋信仰之光,凝聚前行力量,我明白,歷史從未遠去,新征程就在腳下。

    央地媒體記者在遵義市紅軍烈士陵園緬懷先烈。

    ?廣西日報記者顧醒航:

    一部劇 一個人 牽起兩地情

    “一部劇”牽起兩地歷史聯結。在《偉大轉折》劇目中,中央紅軍血戰湘江的開幕場景,讓人震撼、感動。歷史的烽煙中,湘江戰役是事關中國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歷史事件,而遵義會議則是湘江戰役后,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一部劇串聯起的是廣西、貴州在長征路上的共同記憶。

    “一個人”共述延續黔桂情誼。遵義市紅軍烈士陵園,廣西籍衛生員龍思泉長眠于此,這段故事令人動容。廣西青年跟隨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遵義,用醫術服務當地百姓,為救人壯烈犧牲。至今,貴州人民沒有忘記他,“紅軍菩薩”的故事在這片土地久久回響。從廣西到貴州,“一個人”以炙熱的心與愛種下這段綿長的情誼。

    廣西和貴州山水相連、地理相近、人文相通。無往不勝因有“魂”,矢志不渝因有“根”。過去,中央紅軍長征在廣西、貴州留下紅色足跡,建立起黔桂的歷史聯結。此刻,我們又因長征精神相聚黔北,歲月變遷,精神不改,奔赴從未停止。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記者徐琳:

    兩首詩詞的回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1935年2月,婁山關戰斗結束不久,毛澤東揮筆寫下《憶秦娥·婁山關》,氣勢磅礴,豪放從容。“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1935年10月,在紅軍長征翻越最后一座高山六盤山時,毛澤東站在高峰之上,快意吟詠《清平樂·六盤山》。

    從婁山關到六盤山,兩首詩詞映照兩種心境,前者表明紅軍跨越雄關、踏平險阻的堅定決心,后者則是暢抒紅軍長征即將勝利的喜悅豁達。我從六盤山所在地寧夏,來到婁山關所在地貴州,更明白兩首詩詞的其中真意:吟山,更是吟人;抒景,更是抒懷。巍巍婁山關,險峻六盤山,山高路遠,終有抵達之時。

    詩史合一、以詩證史,兩首詩詞是中央紅軍長征之路艱辛與壯烈的真實寫照,也是革命征程波瀾壯闊的見證,長征把貴州和寧夏連接起來,給兩地人民留下了同一個寶貴精神啟示,那便是:征途漫漫,惟有奮斗。

    ?重慶日報記者石駿楷:

    新識“老槐樹” 猶記“黃葛樹”

    來到遵義,遇見一棵老槐樹。它長在遵義會議會址旁,歷經90余年風雨,兩樹相對,斜斜向天,形如“V”字,被人們稱作“勝利樹”。在我的家鄉重慶,也有一棵樹,一棵象征勝利的黃葛樹。它生于重慶市紅巖村,參天而立,90多年前,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饒國梁的胞妹饒國模種下。

    這是兩棵見證時代風雨的革命樹。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義會議在二樓東側的會客廳召開。這棵槐樹目睹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轉折;而在重慶紅巖,黃葛樹見證了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一個又一個重要決策,是革命人士尋訪紅巖的重要路標。

    這是兩座走過崢嶸歲月的英雄城。巍巍婁山關、滾滾烏江水、滔滔赤水河……長征為遵義留下豐富的紅色資源、寶貴的精神財富;渣滓洞、白公館、紅巖村、人民解放紀念碑……革命先輩的奮斗激勵奮進,為重慶鑄魂。從重慶紅巖到紅色遵義,新識“老槐樹”,猶記“黃葛樹”,我心澎湃如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策劃:馬剛

    整理:諶晗 向秋樾 金妮 權若青

    圖片:劉楊 楊濤

    【責任編輯:陳秋靜】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久久1区2区3区|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蜜臀av久久国产午夜| 亚洲高清成人av在线| 成人亚洲一区无码久久| 日本高清一二三不卡区|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亚洲熟妇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综合网激情激情五月天|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专区| 精品午夜福利1000在线观看| www.91在线播放| 午夜一区二区亚洲福利|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999成人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成人无码| 欧洲熟妇牲交|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91导航|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av| 久久久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天堂|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 亚洲精品久久7777777国产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 亚洲av永久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av| 内射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女性内射第一区| 黄网站欧美内射|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内综合精品午夜久久资源| 男人的天堂免费一区二区视频| 一二三四在线视频观看社区| 成人亚洲一区无码久久| 久久精品久久电影免费理论片|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 精品久久久爽爽久久久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