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陽貴安堅定不移地實施“生態立市”戰略,聚焦“一城一戰一整改”,大力推進“六個生態”建設,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績斐然。1月13日,貴陽市人大代表、委員、局長圍繞“生態文明建設”主題進行了探討。
貴陽市政協常委、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伍向東介紹,2024年貴陽貴安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5%,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位列第四,再創新高。地表水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優良率保持100%,納入市級河湖名錄管理的107條河流首次全部消除劣五類水體。值得一提的是,貴陽入選了全球最大的城市和地方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與案例分享平臺——“自然城市”平臺,將為全國乃至全球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寶貴的資源。
貴陽作為“林城”,在生態治理工作上具備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然而,由于其喀斯特地貌,地下水資源豐富但脆弱,貴陽的水資源保護面臨著困難與挑戰。過去一年,貴陽市大力推進水環境整治、提升水環境質量。在2023年度地表水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優良率首次實現“雙百”的基礎上,全市長度大于10公里、流域面積大于20平方公里的107條河流徹底消除了劣V類水體。伍向東表示,今年將堅持以全域推進地表水生態補償、飲用水源地保護、美麗河湖創建等工作為抓手,努力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美好愿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綠色發展,推動生態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的案例在貴陽不乏少數。貴陽市人大代表、花溪區久安鄉久安村黨支部書記劉娟分享道,久安鄉曾是一個產煤鄉鎮,這一“黑色經濟”使水源污染、空氣渾濁等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困境之下,當地人依托久安村豐富的古茶樹資源,開啟了種茶之路,由此“黑色經濟”變“綠色經濟”。如今,久安茶產品遠銷世界各地,茶園所在的久安村依托良好生態資源和豐富茶資源,推進茶文旅融合,實現了“煤山變茶山,礦工變茶農,茶園變景區”的轉變。
“久安鄉的轉變,是生態文明理念的生動實踐,是綠色發展道路的有力證明。”劉娟表示,作為村書記又作為人大代表,她深感責任重大。接下來在追求當地茶產業及附加產業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將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積極推廣綠色種植技術,合理規劃土地利用,促進林下種植中藥材等經濟作物的健康發展,力求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目標。
保護生態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與擔當。貴陽市政協委員、貴陽黔仁生態公益發展中心主任王吉勇在親身參與建設美麗貴陽貴安的過程中感受頗深:“我個人覺得最突出的變化是公眾的環保意識和參與程度更高了,越來越多的公眾從生態環境保護的‘旁觀者’轉變為美麗家園的‘建設者’。”
2024年,黔仁生態在市河長辦、團市委等單位支持下,組織和支持民間河長、“青清河”志愿者、“小林長”志愿者、志愿服務團隊等社會力量,因地制宜參與身邊生態環境,尤其是河湖環境保護。民間河長與志愿者發現環境問題后會第一時間報告市河長辦、市生態環境局等單位推動處理,形成了“環境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置、公眾主動參與、跟蹤成效”的閉環,構建了多元參與環境治理機制。王吉勇呼吁,環境保護要堅持全民參與,積極引導和支持公眾參與美麗貴陽貴安建設,讓每一個市民都成為美麗家園的建設者。(羅思揚|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