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韶山行”火出圈了!
1月13日,湖南進入“兩會時間”,省政協委員,省韶山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局長張希慧帶來了來自毛主席家鄉的好消息。
“平均每天有4000名中小學生來到韶山,這片紅色熱土正煥發出勃勃生機。”張希慧告訴記者。
總數據更是喜人——2024年,“我的韶山行”共接待研學團隊159批次,師生43.24萬人,帶動社會研學共133萬人,同比增長72%,在全國進一步放大品牌效應。
過去的一年成果豐碩,新的一年,又將如何鞏固提升,讓韶山火得持久?張希慧說,省韶山管理局將擔負好宣傳、接待、保護、開發和管理重任,計劃做好“三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以“我的韶山行”為載體構建長效機制,著力打造全國思政教育的新標桿。
張希慧介紹,2025年,“我的韶山行”將接待師生70萬人。“我們將著力構建常態的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聚焦紅色研學精品課程打造,進一步完善1+3課程體系,開展‘我的韶山行’十大精品課件,十大金牌講師大賽,進一步提升紅色研學課程質量。”
總而言之,不斷探索具有湖南特色韶山標志的思政教育新路徑、新模式、新動能,從而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全國思政教育新標桿。
第二篇文章,是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契機,以紅色資源賦能產業發展,著力打造全國經典紅色新名片。
2025年,省韶山管理局將進一步構建景城鄉深度融合,局市企協同發力的“一盤棋”格局,持續強化宣傳接待、保護開發和管理功能。“我們將通過中非論壇等平臺和載體,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同時加強省份之間、區域之間聯動合作,努力打造全國經典紅色新名片。”張希慧表示。
第三篇文章,是以“兩個融合”為指引,把握國家新一輪政策機遇,著力打造全國文化傳承新地標。
何為“兩個融合”?即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省韶山管理局正朝著這一方向久久為功。
據悉,今年,省韶山管理局將推動滴水洞3號樓、毛澤東詩詞、書法手札數字藝術館等重大文化項目落地,深入推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夯實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數字化底座。
“未來,我們會不斷推出新服務、新業態、新場景、新應用,進一步推動湖南在‘兩個融合’中當好排頭兵。”張希慧說。
(肖依諾秦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