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特朗普為自己塑造了“反建制”的人設,在即將開啟的第二任期內,將給美國帶去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和治理方式。他將以美國利益為尺度、以純粹的金錢為標準重塑國際關系。隨著“美國優先”政策的全面回歸,依賴美國安全庇護的歐洲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被迫卷入戰略競爭的中國將在經貿等方面承受更大壓力,世界各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的努力也將遭遇挫折。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姜鋒
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理事長 上海市區域國別學會會長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特立獨行的人,站在了“建制派”的對立面。他的規則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全都不同,其核心是挑戰和改變所有現有體制——包括西方國家的體制。他給白宮帶來的將不僅僅是自己的家具和班底,還有一種與傳統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和治理方式。
外部方面,特朗普將以美國的利益為尺度,重塑國際關系,而這個尺度的標準也很簡單明確,那就是以美元來計價。不論是巨額貿易逆差還是安保開銷,都將以赤裸裸的美元來衡量。美元——只有美元,將成為決定性因素。過去所謂的“價值觀共同體”或“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對全球穩定的特殊責任”,都將被拋之腦后。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歐洲和中國曾試圖以此說服美國進行合作,但這些努力不會動搖特朗普。
特朗普回來了,帶著滿腔的憤怒和報復性施政的想法回來了。他將專注于利益和利潤的最大化,對此,歐洲和中國應該系好安全帶,準備開啟一段顛簸之旅。
歐盟的一些外交官已經開始做準備了,只是這次做的準備比較奇怪:事實上,他們希望靠花錢來換取特朗普的滿意,讓美歐關系“一切如常”。更奇怪的是,他們似乎在思考如何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態度,以維持與美國的盟友體系,讓美國在同中國的戰略競爭中看到歐洲的“獨特價值”。但他們至今仍然沒有認識到,時代已經變了,現在的游戲規則已經不一樣了。
歐洲有充分的理由對美國這次的權力更迭感到焦慮。特朗普曾多次對歐盟在安全、貿易和氣候等領域的政策表示不滿。給人的印象是,特朗普對歐洲“領頭羊”德國沒有熱情,這不僅表現在他與默克爾等德國領導人的私人關系上。德國的價值觀外交原則之于特朗普,就像斗牛士的紅斗篷之于公牛。歐洲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歐洲所堅信不疑的“北大西洋價值聯盟”,實際上要經受“定價”考驗,特別是在安全保障方面。特朗普政府會要求歐洲付出高昂的代價,而歐洲也不確定交了這筆“保護費”之后,究竟會讓自己更安全還是變得更不自主。特朗普說要“24小時解決烏克蘭危機”,而究竟如何解決,歐洲人也想不到;他們期盼的是,無論如何,特朗普的做法要符合歐洲利益,而忘記了來自白宮新主人“沒有免費午餐”的警告。
特朗普重返白宮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挑戰,但這不是一個未知的挑戰。自2017年以來,特朗普發動了一場貿易戰,對中國施加了一系列遏制手段,在第二任期,他很可能推出更加激進的措施。美國認為可以像過去對付蘇聯那樣對付中國,并期望像戰勝蘇聯那樣戰勝中國。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判——事實上是蘇聯自己打敗了自己,經濟實力和社會活力的喪失導致了蘇聯的崩潰。相比之下,當時的美國是一個繁榮的國家,被許多國家的人民視為道德榜樣,“美國夢”也是世界各地許多人的夢。現在呢?
中國已然被迫卷入同美國的“戰略競爭”,壓力將成倍增加。這對中國來說確實非常困難。雖然美國仍然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但中國與其他地區的貿易關系正不斷加強,包括“一帶一路”倡議在內的多元化結構正在形成。重要的是要明白,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關系是互利的。如果美國損害這種關系,它將傷及自己,并破壞全球貿易體系。如果未能認識到這一點,未來特朗普政府將出現致命誤判。為了在這場競爭中生存下來,中國必須在經濟上更繁榮,在社會生活方面更有活力。
時代變了。氣候變化正在加速跨越國界,諸如此類的問題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威脅。應對這些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需要各國,特別是主要大國共同努力。
迄今為止,《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等合作機制為這一進程奠定了有約束力的基礎,為人類帶來了希望。但美國的權力更迭可能會挑戰這一基礎。美國可能再次退出《巴黎協定》,甚至放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可能再次加大化石燃料的使用,并在其他各國大力推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電動汽車部署時,放緩美國國內各地的相關產業發展。這對全球脫碳努力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中國、歐洲,以及世界其他各國各地區都應對此保持高度關注,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Buckle up"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欒瑞英
編輯:張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