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全球正進入充滿不確定性的轉型時代,國際局勢變亂交織、起伏動蕩。特別是隨著“特朗普2.0”時代開啟,美國利益中心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或對全球治理帶來重創。此外,俄烏、巴以等地區沖突延宕,并存在擴大和外溢風險。對此,中國提出“同球共濟”、共克時艱,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同維護全球繁榮穩定。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朱鋒
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
2024年無疑是對塑造和變革國際發展軌跡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回顧2024年世界政治的變亂交織和起伏動蕩,諸多事件意味著國際社會正在面對一個不確定性更加明顯的轉型時代。
首先,2024年11月5日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揭曉,被紐約曼哈頓法院12名陪審員裁定犯有34項重罪的特朗普當選美國第47屆總統,“特朗普2.0版”開啟。這意味著一個美國利益中心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的美國即將登場。自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冷戰終結以來,美國政府始終標榜執行自由國際主義的政策,強調美國主導的國際規則和“基于規則”的秩序是美國國家戰略的中心要素。但特朗普在競選期間頻頻發出要發動貿易戰,以及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巴黎氣候協定》等全球治理機制的言論,讓人十分擔心“特朗普2.0版”的美國不僅想要按照美國的霸權實力和自私的利益觀重新“洗牌”國際規則,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問題領域的國際治理機制和多邊主義將會面臨新一輪的“特朗普重創”。
更為令人擔心的是,特朗普提出了多項地緣政治擴張要求:一是控制丹麥所屬的格陵蘭島,二是控制巴拿馬運河,更是戲劇性地提出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格陵蘭島地處北冰洋航道的樞紐位置。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冰洋航道的重要性日趨顯著。此外,格陵蘭島發現有重要的稀土等戰略性礦產資源。美國如果強勢控制格陵蘭島,將標志著帝國擴張在21世紀的回歸。當然,美國試圖通過軍事行動占領格陵蘭島的可能性不大,但即便美國對丹麥政治和經濟施壓、試圖按照美國國內目前有人提議的出資1.5萬億美元購買格陵蘭島的做法,也將是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災難性挑戰。
圖片來源:新華社
2024年目睹了俄烏沖突的無情延續。戰事導致的無辜平民傷亡數字仍在冷酷攀升。2024年4月烏克蘭對俄羅斯發起的春季攻勢讓世界目睹了烏克蘭軍隊攻入俄羅斯境內的戰場新局。但在2024年年末,俄戰場態勢已經發生了決定性逆轉。烏克蘭軍隊在俄羅斯境內的行動已經全面失敗,而烏克蘭境內的俄軍攻勢卻不斷擴大,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的軍事占領區進一步增加,戰場態勢對烏克蘭越發不利。盡管特朗普表示他上任后將盡快啟動美俄對話,追求符合各方利益的停火協議,但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12月26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國應當邁出與俄羅斯恢復對話的第一步,應考慮俄羅斯的合法利益。拉夫羅夫明確表示,俄羅斯要的不是停戰,而是和平。
2024年結束了,但俄烏戰場態勢依然緊張,沖突風險升級的可能性居高不下,而且各方立場的對立并沒有出現相互妥協的勢頭。拜登政府同意烏克蘭使用美國提供的中遠程導彈攻擊俄羅斯本土目標,很可能引發軍事攻擊行動出現災難性上升。
朝鮮基于《俄朝全面安全合作協議》向俄烏戰爭派遣軍隊協助俄羅斯對烏軍事打擊的行動,使俄烏沖突出現了危險的多邊化趨勢。2025年,世界將目睹烏克蘭危機逐步走向對話停火,還是將災難性進一步擴大和升級?為了致命打擊對手以擴大談判籌碼,2025年不排除出現軍事交戰態勢擴大升級的危機局面。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中東局勢在2024年出現了冷戰結束33年以來最具顛覆性的變化。首先是以色列的內塔尼亞胡政府多次拒絕聯合國要求停止對加沙地區軍事進攻的聯大決議。2024年7月,以軍對加沙地區巴勒斯坦人居住區的持續攻擊摧毀了醫院,巴勒斯坦民眾痛失了醫療衛生設施。以色列對伊朗的報復性軍事打擊和對黎巴嫩、也門胡塞武裝和真主黨勢力的持續軍事進攻,使得2023年10月7日以巴沖突爆發以來的中東亂局進一步深化,以巴沖突已經從加沙地區擴展到巴勒斯坦周邊地區。
2024年11月中旬,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對首都大馬士革發起進攻行動,在12天之內推翻了統治敘利亞已經超過半個世紀的阿薩德家族勢力,總統阿薩德被迫逃亡俄羅斯。目前,敘利亞已經建立了朱拉尼臨時政府,但北部的軍事行動還在繼續。阿薩德政府的迅速崩潰,使得過去30年在中東北部形成的以伊朗-敘利亞為核心的制衡以色列的“什葉派紐帶”已經斷裂。目前在敘利亞執政的朱拉尼政府得到了美國、土耳其、以色列的支持。俄羅斯在敘利亞的海軍基地和軍事駐扎力量也面臨著被實質性削弱的風險。
2025年伊始,敘利亞新政府提議舉行國內各大政治力量對話,以期通過選舉方式重建敘利亞權力架構。但問題是,“后阿薩德時代”的敘利亞,將會“阿富汗化”還是“伊拉克化”?具體來說,未來的敘利亞政府將會重新陷入穆斯林極端政治勢力掌控,還是進入一個多方勢力聯合執政的脆弱過渡期,我們還需拭目以待。但“后阿薩德時代”的敘利亞政局走向,無疑將牽動整個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的重組進程。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2024年國際局勢的變亂交織,事實上遠遠超過烏克蘭危機和以巴沖突。緬甸、南蘇丹等國的內部沖突依然嚴峻。孟加拉國、格魯吉亞等國持續出現了國內民眾抗議浪潮。索馬里伊斯蘭武裝組織青年黨在國內的暴亂行動迫使非洲聯盟向當地派駐支持和穩定特派團。再加上近期埃塞俄比亞等國出現的國內亂局,2025年的非洲局勢依然令人憂慮。“全球南方”是否能持續維護國內政治穩定與經濟持續發展,依然存在著不確定性。
然而,不管世界局勢如何轉型與動蕩,推動世界各國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同行動,仍然是國際社會在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基礎上維持全球體系的開放、包容與互利的重要原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強調,中國古人講“同舟共濟”,現在國際社會則需要“同球共濟”。展望2025,國際社會需要在“同球共濟”的時代精神鼓勵和鞭策下共同行動,共創美好未來。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英文版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英文版標題為 "Solidarity can steady the ship"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欒瑞英
編輯:張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