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走進甘肅省定西市漳縣武當鄉遠門村的蘑菇大棚,一朵朵蘑菇從菌包中俏皮地探出腦袋,宛如春日里競相綻放的花朵,充滿了盎然生機。灰白色的菌柄纖細而堅韌,穩穩地撐起傘狀的菌蓋,恰似一把把小巧精致的“小灰傘”,在大棚的微光下,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長勢十分喜人。
近年來,漳縣利用其生態優勢和資源,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探索生態與產業融合的新路徑。蘑菇產業作為特色優勢產業,得到大力培育和發展。其中菌菜產業是促進增收、鄉村振興和經濟轉型的主導產業。至今全縣有9個食用菌基地,占地866畝,年生產能力1213萬棒,總產值18.7億元,正向標準化和高端化發展。
(漳縣武當鄉蘑菇種植基地)
武當鄉遠門貴榮蘑菇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貴榮自豪地表示,合作社擁有4個大棚,去年生產了4萬棒菌棒,年產量達10萬斤。每公斤蘑菇售價約8元,年收益超過40萬元。
(武當鄉遠門貴榮蘑菇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的蘑菇)
蘑菇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鼓起了漳縣農民的“錢袋子”,還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隨著蘑菇產業的持續壯大,相信漳縣的鄉村振興之路將會越走越寬廣,農民的幸福生活也將會越來越美好。
(中國日報甘肅記者站 馬靜娜 攝影 李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