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大學旅游與文化產業學院“姑樂齊鳴”實踐隊前往雷山縣九個鄉鎮,圍繞2024年以來由雷山縣文體廣電旅游等部門承辦的系列“姑媽籃球賽”,開展入戶訪談活動,旨在了解“姑媽籃球賽”參賽隊員的個人情況、參賽動機和參賽收獲等,探討姑媽籃球賽推動婦女社會認同的作用。本次訪談為期七天,共訪談了雷山縣各個鄉鎮共36位“姑媽”。
姑媽籃球賽是起源于貴州省雷山縣排里村的特色體育文化活動,當地人把外嫁返鄉的女性稱為“姑媽”。“姑媽籃球賽”最初是外嫁的姑媽們回村探親時,以籃球增進彼此情誼,加強家鄉聯系的運動項目,打姑媽籃球沒有正規籃球繁瑣的規則,只要不惡意傷人都不算犯規,用姑媽們的話說就是“只要不把球抱回家都不算犯規”。由于規則簡單易學、氛圍異常歡樂而深受廣大婦女喜愛,慢慢在雷山縣各村寨傳播開來,紛紛效仿舉辦姑媽籃球活動。特別是2024年以來“姑媽籃球賽”發展成為雷山縣新的“文體旅IP”,展現了新時代女性風采,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走出家庭,探尋發自內心的樸素快樂
“我覺得搞這個姑媽籃球賽挺好的,像我們以前就是只能看到專業打球的人去打。那現在呢,我們這些沒有文化,還有農村的阿姨們也可以去娛樂娛樂一下。”來自大塘鎮排所的李姑媽這樣說道。郎德鎮下郎德村的文姑媽也表示,“以前沒有(姑媽籃球)的話也沒有其他什么(娛樂)的,就是繡花這些也比較枯燥”。參加姑媽籃球的很大一部分姑媽是農民、家庭主婦,工作性質、場所的限制使得她們難以有效地獲取娛樂,繡花、跳蘆笙舞是她們傳統而單一的娛樂方式。姑媽籃球的出現對于她們而言是一個極佳的娛樂、鍛煉機會,她們不必因為“不會籃球”而怯于上場,“如果打正規籃球賽的話,專業的就比較碾壓,我們打起來也就覺得無所謂。而打姑媽籃球的心態就是,我們拼一拼也可以上場去玩一下?!庇罉锋倖搪宕宓牧_姑媽這樣說。很多姑媽由“不會打籃球”到“熱愛姑媽籃球”,姑媽籃球正在深深地影響著雷山婦女的生活方式。
“我們原來不打球的,后來因為我的妻子打球,我們也就跟著打?!边@是在連心社區籃球場的一位姑爹說的。姑媽籃球的出現也改變著“姑爹”們的角色。在接受訪談的36位姑媽當中,超過85%的姑爹非常支持姑媽們參與姑媽球賽,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娛樂、鍛煉機會,其中不少姑爹到了球賽現場為場上的姑媽們加油打氣,成為眾多姑媽的“應援隊”“啦啦隊”。還有一大部分“姑爹”在姑媽打球期間主動幫忙看店、帶娃,承擔起了“保姆”的角色。“在苗年期間我們打姑媽籃球賽,要忙將近一周、一個月的時間,店里面就是我先生幫忙看著,我參加這個比賽?!贝筇伶傂『哟宓睦罟脣屝χf。
“開心”是本次訪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詞匯。36位不同村寨,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姑媽們都無一例外地認為,參與姑媽籃球是一件開心的事情。“這幾年搞姑媽籃球賽我們也多了很多開心”“我們就是圖開心,主要是打得開心”“姑媽籃球賽的話就是歡樂挺多”?!熬褪情_心”是姑媽們對這個比賽真實而樸素的情感,這是一種純粹的幸福。
解放身心,鍛煉與社交的雙重滿足
“(打姑媽籃球)收獲最大的就是認識很多姑媽,有時候她們就會叫你一起去打球,或者是聚個餐什么的,就挺開心的?!蔽鹘宓睦罟脣屵@樣說道。不只是李姑媽,連心社區的任姑媽也表示,平常很少社交的她參與了姑媽籃球后,結交了很多新朋友。苗家人天生好客,姑媽籃球“主客場”的賽制使得平常在家的婦女能夠到別的村打球,交到新的朋友,突破原來被工作、家庭所局限的社交圈。
作為一種運動方式,姑媽籃球賽調節了部分婦女缺乏運動的亞健康狀態?!斑@個姑媽籃球賽太累了,必須人多,沒有替補的話一場球下來你抵不住的。”永樂村的何姑媽這樣說道。“累”也是各地姑媽的高頻感受,姑媽籃球的“無規則”使其比一般比賽更具那股“拼勁兒”,不少婦女表示打姑媽籃球賽鍛煉效果極佳,身體也比以前好了。
未來,雷山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將持續發力,聯合學界力量,不斷挖掘“姑媽籃球賽”這一特色文體旅 IP的潛力,讓這項充滿歡樂與活力的賽事覆蓋更廣泛的區域,促進體育、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讓更多人在享受運動快樂的同時,領略雷山獨特的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