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3月7日,《中國日報》“中國式現代化的地方實踐” (National Vision, Local Action)高端訪談欄目發表了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委書記王寧同志專訪,邀請大家旅居云南,感受一種“始于山水、歸于煙火”的美好,該報道通過報紙、網站、客戶端、新媒體平臺傳播,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
旅居者被定義為來自省外,在某地逗留至少兩周,體驗當地的自然風光、文化和生活方式。“旅居”不僅是去一個地方,更是體驗一種在地生活。
王寧表示,這兩年,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云南,不再匆匆“打卡”,而是選擇住上一段時間,深度體驗“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僅去年,就有近400萬旅居客駐足云南。
在云南旅居,可盡享6項世界遺產、8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777個中國傳統村落、624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數不勝數的網紅打卡景點,還有康養、生態、研學等層出不窮的文旅業態體驗。
作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的主辦地,云南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豐富的物產、多樣的生態資源,這里是那些想要與森林、湖泊和溫泉共度時光、逃避酷暑和嚴寒的人們首選的熱門目的地。
王寧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期間表示,旅居已經悄然改變了不少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來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旅居客,不少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做文創、搞農產品帶貨、開書屋和咖啡吧,給鄉村帶來了新的生機活力,還帶動當地村民辦超市、跑快遞、烤面包等,增加收入。
來自廣東省的譚麗君(女)夫婦來到曲靖市土瓜沖村開始旅居生活。他們發現曲靖本地出產的柴窯陶器很有特色,廣東的朋友非常喜歡,就開始在家里網絡直播銷售。
土瓜沖像譚麗君夫婦這樣的新村民很多,有畫家、作家、瑜伽教練等,他們的到來帶來了原住民的回流。通過“產業+旅居”發展模式,本地村民在附近的農產品加工場務工,或者開辦小餐館、小超市、小吃店等,服務不斷增加的旅居者,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之前“空蕩蕩”的村莊因而煥發生機。
今年40歲的法國人雅尼克?貝尼舟表示,他“特別喜歡在云南的生活,因為那里的氣候非常宜人”。他說:“冬天不會太冷,夏天也不會太熱。最重要的是,一年四季都有晴朗的藍天。”
“自從來到昆明,我發現可以全年享受各種戶外活動,如徒步旅行、露營、攀巖、騎行和登山,非常方便。”他還贊賞云南的多樣性,無論是民族文化、氣候還是地形。“從香格里拉的雪山到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云南有湖泊、峽谷和高山,生活在昆明讓人可以輕松接觸各種風景。這種多樣性是許多人羨慕的,”雅尼克補充說在云南生活成本也相對較低。
據當地政府消息,2025年,云南將做實打響“旅居云南”新品牌、力爭旅居人數達600萬。
王寧表示,從今年起,云南省將實施旅居云南三年行動,按照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要求,引導社會各方一起來建設不少于3000個重點旅居村,發展康養、研學、文體、養老等新業態,為遠道而來的旅居朋友,打造一套私人訂制的“生活盲盒”。他說,這將增加消費,促進鄉村振興和云南經濟發展。
他表示:“我們將從消費端推動云南旅游從觀光游向深度游升級,建設更多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旅游目的地”。他補充說,云南省將盤活農村閑置資產,盤活城市存量房,引入先進理念和模式,培育各類文旅企業,打響“旅居云南”這塊招牌。
(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