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鎮遠,古老的工業遺產正與現代綠色產業交相輝映,依托黔東經濟開發區,正將130多年前“洋務運動”播撒的工業火種,淬煉成綠色發展的時代火炬。從青溪鐵廠的蒸汽轟鳴到新材料產業園的智能生產線,從傳統酒糟堆積到循環產業鏈閉環,這座千年古城在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的碰撞中,實現了從傳統產業到綠色產業的華麗轉身。
歷史基因:從“洋務運動”到現代工業的傳承與裂變
貴州青溪鐵廠,作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先驅,由貴州巡撫潘霨于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創辦。這是清代洋務運動時期的產物,也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民族工業企業,比張之洞在湖北開辦的漢陽鐵廠還早三年,更是我國洋務運動時期由“官辦”向“官商合辦”轉變的首個企業,首創以官商合辦“股份制”集資的創業模式。
這座耗資27萬兩白銀、引進英國貝塞麥煉鋼法的近代工廠,雖因技術適配性不足最終停產,卻為貴州打開了現代工業文明的窗口。青溪鐵廠的興衰,不僅留下鑄鐵殘件與圖紙檔案,更在鎮遠人的血脈中植入了“工業報國”的基因。
新中國成立后,鎮遠的工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洋務運動”時期留下的工業基礎,鎮遠逐步建立起以冶金、化工、建材為主導的工業體系。然而,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也帶來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面對挑戰,鎮遠人開始思考如何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的新路。
“我們始終秉承“工業報國”初心,圍繞傳統工業體系,在產業轉型、綠色發展上下功夫,著力打造新的循環經濟體系?!笨h委常委、黔東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范劍說。通過對青溪鐵廠遺址的保護性開發,鎮遠將工業遺產轉化為文旅IP。更關鍵的是,以循環經濟理念重構產業邏輯,讓傳統工業基地煥發新生。
鎮遠青酒:千年酒香的循環革命
作為貴州白酒“銀三角”的重要組成,“喝杯青酒,交個朋友”,讓許多中國人記憶猶新。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家百年酒企正經歷一場從“釀造技藝”到“產業形態”的雙重革命。
在青酒萬畝有機高粱基地,農戶楊國富正用酒糟發酵的有機肥澆灌作物。“以前酒糟堆在廠區沒有什么用處,現在變廢為寶,每畝地化肥用量減少60%,高粱收購價還漲了三成?!蓖ㄟ^“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青酒酒廠有限公司建成10萬畝生態種植基地,帶動2.3萬農戶年均增收1.2萬元。
在釀造環節,數字化改造讓能耗大幅下降。記者在青酒萬噸醬香酒技改項目現場看到,蒸汽余熱回收系統將釀酒熱能利用率提升至85%,每年節約標煤1.2萬噸;智能灌裝線采用光伏供電,年減碳量相當于種植30萬棵樹。
在釀完7個輪次酒后,30噸酒糟從青酒廠區運往產業鏈下游,與溫氏集團合作研發的酒糟蛋白飼料,使肉牛育肥周期縮短15天,養殖成本降低20%。利用生物質發電,酒糟與農林廢棄物混合發酵,年發電量達800萬度,滿足廠區30%用電需求。同時,深耕有機肥產業鏈,投資2.3億元建設的生物科技公司,將酒糟轉化為高端微生物菌肥,產品遠銷東南亞。
“我們的目標是實現‘一滴酒十次利用’。”青酒酒廠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偉指著循環經濟圖譜說。2023年,酒糟綜合利用率已達92%,衍生出的生態農業、生物能源等板塊貢獻了企業35%的利潤。
青酒還計劃開展“好山好水出好酒”的體驗式酒文化旅游。將泛舟?陽河品青酒、參觀天然溶洞酒窖、發展青酒周邊農家樂連起來,實現“酒旅融合”。
新型工業化:科技創新驅動 打造綠色發展引擎
除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鎮遠縣還積極培育和發展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循環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2024年,鎮遠縣人民政府與江蘇果下科技有限公司舉行儲能系統智能制造基地建設項目正式簽約。
江蘇果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為主,集智慧儲能產品研發,系統集成及數字綠能運營服務為核心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儲能領域有非常好的成就。根據投資合作協議,項目選址黔東經濟開發區返鄉創業園內,項目用地面積約100畝,項目總投資12億元,分兩期建設,建設年產2GWh儲能生產線3條及倉庫等配套設施項目。全部建設投產預計年產值約20億元,年稅收約4500萬元,帶動當地就業人員120人以上。
在另一邊,鎮遠縣年綜合利用10萬噸動力鋰電池資源循環環保再生項目投產運營,該項目全面建成后可年產電池材料7.6709萬噸,全面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60億元以上。
該項目于2022年9月簽約入駐貴州黔東經濟開發區,屬于國家鼓勵類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采用先進梯次利用設備、預處理成套設備、熱酸浸出裝置和系列萃取裝置及蒸發結晶設備,回收金屬鈷、鎳、錳、鋰、銅、鋁和碳粉,產出電池材料,實現廢舊動力鋰電池和含鋰中間物料的資源化安全回收,高效循環利用,其所回收生產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原材料將成為鎮遠縣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又一拳頭產品。
“目前我們的生產線產能還沒有開滿,等全部運轉起來的話,年可處理退役動力電池10萬噸?!惫究偨浝砼硇l平介紹,現階段來說,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兩旺,報廢動力電池數量逐年增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是一個“藍?!笔袌?。
如今,黔東經濟開發區已入駐各類企業65家,其中規模工業企業24家。2024年1-11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31.69億元,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3.36億元,同比增長5.92%。鎮遠正通過循環經濟模式,將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有機結合,走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從“洋務運動遺產”到綠色產業升級,鎮遠的發展歷程不僅是一個地區產業轉型的生動案例,更是對貴州省新型工業化目標的有力踐行,在這里,每一滴酒、每一粒礦砂、每一克碳排放都在循環經濟的魔法中重獲新生,在新時代的經濟發展浪潮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監 制 | 江春健
編 審 | 陸承林
本期編輯 | 張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