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王楊 朱麗萍 北京報道
在每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就業議題總是備受關注,特別是大學生群體的就業創業問題,更是牽動著億萬家庭的心。
2024年11月27日,湖南省政府發布了《湖南省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若干政策措施》,從政策、基金、孵化、導師、課程、典型、宣傳等七大方面入手,為大學生在湖南創新創業提供了全面的政策保障,旨在推動大學生留湘來湘創業,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據新華網發布的相關測算,一個市場主體平均能帶動8-10人就業。因此,創業不僅是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更是帶動就業、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如何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創業和就業?這離不開政府、高校、企業和社會各界攜手合作,湖南代表團中的多名代表站在不同角度發表了真知灼見。
高校將創業與專業教育融合 支持大學生創業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能建易普力南嶺民爆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鄧華認為,優化高校創業教育模式是破解就業難題的關鍵。“要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系統設計,并在國家層面制訂出臺相關指導意見。”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能建易普力南嶺民爆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鄧華。
鄧華建議,高校應建設創新思維訓練、創新創業實踐等通識課程,提升創業教育課程學分,加大專創融合課程建設力度,使專業課程中融入最新的創業理論、方法、實踐等內容。
這一觀點在湖南高校中已得到了初步實踐。全國人大代表、南華大學藥學院院長王震以南華大學為例,介紹了該校在“專創融合”課程體系建設上的積極探索。
全國人大代表、南華大學藥學院院長王震。
“南華大學通過打造‘專創融合’課程體系,鼓勵教師開設一批精品創業共性知識與技能公選課程,建設規模達100門以上的專創融合課程群。設立創新創業實踐學分,允許學生將創業項目轉換為2-4個學分,替代選修課或實習學分。同時,允許學生申請最長2年休學創業,保留學籍并免收休學期學費。”王震說。
除了課程設置上的創新,引導高校學生創業方向及措施同樣重要。
在全國人大代表、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江天亮看來,鼓勵大學生在新技術和新興行業領域創業,對于緩解就業壓力十分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江天亮。
“學生可以圍繞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領域,尋找具有市場潛力的創業機會,開發創新產品和服務,創造高技能崗位,從而帶動就業。”江天亮說。
江天亮以湘西地區為例介紹,學生們可以系統梳理傳統特色產業地域特征,構建特色產業獨有文化符號,運用大數據分析消費群體、消費習慣等信息,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工藝相結合,創辦企業,促進就業。
企業降低運營成本 有利于大學生就業
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過程,宛如一座橋梁,一端緊密連接著高等教育學府,另一端則深入廣闊的社會領域,而企業在這座橋梁上扮演著不可或缺且至關重要的銜接者角色。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長兼CEO姚勁波。
當下,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深度調整與科技迅猛發展的關鍵時期。近年來,各類企業圍繞轉型升級與降本增效持續發力,深刻影響著就業市場格局,對人才的需求愈發多元且層次分明。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數量連年走高,2025年預計達到1222萬,較去年新增43萬,就業競爭愈發白熱化。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長兼CEO姚勁波表示,近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接連推出一系列促進就業的政策。其中,各地推行的緩征、減征社保費政策,切實減輕了企業部分負擔,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企業釋放用工需求。
“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能夠有效促進應屆大學生就業。”姚勁波說,“建議針對吸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企業,實施前兩年社保減半征收政策,同時確保參保人員待遇維持全額繳納時的標準。
姚勁波分析道:“從企業角度來看,社保公積金支出約占用工成本的30%,減免社保能有效降低企業成本。從政策實施角度而言,在扣繳環節直接減免,不僅簡化了企業申請流程,還減輕了財政當期支出壓力,以更高效的方式助力破解就業難題。”
中部地區要破解勞動力“外輸內缺”的難題
各地的全國人大代表也積極發聲,為破解創業就業難題貢獻智慧。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牛角壩鎮麥子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周長友關注到中部地區企業招工難、留工難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牛角壩鎮麥子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周長友。
中部地區以全國約1/10的國土面積,承載了約1/4的人口數量,創造著約1/5的經濟總量。然而,受薪酬待遇吸引、“走出去”觀念等因素影響,中部地區大量勞動力選擇省外轉移就業,特別是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這其中不乏應屆畢業生。
“勞動力‘外輸內缺’的局面,使本地企業招工難、留工難問題凸顯。因此,亟需國家層面給予中部地區政策傾斜,支持企業用工留工,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奠定堅實基礎。”周長友說。
周長友建議,設立中部地區就業與發展專項基金,重點支持中部地區的企業發展和勞動者就業。通過綜合運用財政、稅收、金融、社保等政策支持企業穩崗擴崗,有助于降低企業招聘和培訓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周長友以永州市舉例,隨著家鄉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群眾渴望在家門口就業,這不僅能實現自我價值,還能更好地照顧家庭。應屆畢業生作為高素質人才,是推動企業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的人才支撐,我們應該想辦法吸引和留住這一群體,在家門口創造更多創業機會和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