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引領發展,藍圖繪就未來。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大連考察時,要求突出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建成產業結構優化的先導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為大連振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4年11月6日,國務院正式公布了關于《大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的批復,確定大連城市性質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海洋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大連首部陸海全要素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獲批,標志著大連正式進入“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實施階段,開啟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新征程,也為大連高質量發展賦予了新使命、帶來了新機遇。
高質量推進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建設。大連區位條件優越、產業基礎雄厚、科創資源富集、開放特色鮮明。2024年,大連高質量發展邁出新的堅實步伐,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516.9億元,增速連續四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科技創新再上新臺階,英歌石科學城開城運營,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21%、居東北地區首位,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產業結構煥發新生機,新質生產力加速培育,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連續2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綠色石化、工業母機獲評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對外開放釋放新活力,自貿片區整合提升取得實質性進展,“三個中心”輻射力進一步增強,夏季達沃斯論壇、國際賞槐會、數交會、海博會等一系列國際交流活動成功舉辦,實際利用外資增長90%,城市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大連將不斷提升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能級,繼續強化大城市輻射帶動作用。一是強化產業輻射帶動作用。統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發達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推動石化、裝備制造、汽車、消費品工業等優勢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推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新能源、低空經濟、生命安全、電子信息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新型儲能、深海開發、生物制造等未來產業儲備一批核心項目及前沿技術,為我國構筑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提供支撐。二是強化科技創新輻射帶動作用。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英歌石科學城建設為主要載體,利用科研優勢資源,形成以潔凈能源技術為核心,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海洋工程等為方向的國家科學實驗室體系,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三是強化對外開放輻射帶動作用。增強開放意識,提高在開放條件下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的本領。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加快推進自貿片區整合提升,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開展首創性、集成性探索,推動港航物流、新能源、國際康養等重點領域全產業鏈發展。全力以赴穩外資、穩外貿,堅持深耕日韓,深入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深化與歐盟、澳新、新興經濟體合作,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暢外聯的高水平開放門戶樞紐。
高質量推進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大連是一座向海而生的城市,擁有全國最長的陸地海岸線、東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海港,船舶與海工裝備、海洋漁業等海洋產業全國領先,國家級海洋牧場數量和規模居全國首位,全市海洋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0.2%,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大連將堅持向海而興、以海強市,加快建設陸海統籌發展的現代海洋城市,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大連貢獻。一是堅持以科學規劃為先導。推動大連建設現代海洋城市總體方案獲批并組織實施,編制好建設現代海洋城市發展規劃、海洋經濟發展“十五五”規劃以及各類涉海專項規劃,加快構建定位準確、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的發展格局。二是堅持以現代海洋產業為支撐。著力增強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競爭力,做大做強臨港石化和海洋新材料產業,推動海洋漁業向深海高端集約轉型,打造海洋文旅產業品牌,積極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扎實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2025年海洋總產值力爭達到4800億元。三是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圍繞高端海工裝備、海洋清潔能源、海洋生物醫藥等領域搭建重大科研平臺,積極引進、培育一批高精尖海洋科技人才,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加速海洋科創成果就地轉化和產業化,不斷激發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四是堅持保護開發并重。全面提升海洋綜合管理質效,科學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持續鞏固拓展海域清理整頓成果,“一灣一策”推進美麗海灣建設和海灣綜合治理,推動海島分類保護利用,堅決守住天藍海碧的自然本底。
高質量推進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大連各種交通運輸方式齊全完備,交通網絡干支結合、四通八達,大連港共有集裝箱航線106條,連通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實現RCEP成員國核心港口全覆蓋;大連機場擁有國際通航點18個,國際航線通達性東北最優,國際客貨運輸量東北領先;中歐班列通達10個國家50余個城市,實現滿洲里、綏芬河等6個主要口岸全暢通。
大連將堅決貫徹交通強國戰略要求,認真落實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融入國家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完善綠色高效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完善現代化基礎設施,統籌推進港口、公路、鐵路、航空、集疏運體系等協同發展,2025年交通基礎設施投資達到135億元、增長11.5%。加快金州灣國際機場建設,提升對周邊節點城市的航空服務能級,2025年空港旅客吞吐量達到2010萬人次。推進智慧綠色港口升級改造,提升國際性海港樞紐實力和競爭力,2025年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3.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550萬標準箱。二是優化航線網絡布局。大力支持開辟遠洋干線,鞏固加密日韓、東南亞及俄遠東航線,深耕東南亞、地中海、歐洲航線,擴展海港服務能級,積極參與北極航線建設,2025年新增集裝箱航線4條。三是暢通海陸大通道。持續發展中歐班列,強化“遼滿歐”“遼蒙歐”“遼新歐”等班列線路,著力提升大連中歐班列沿海集結中心貨源集聚能力。培育多式聯運品牌線路,深化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2025年海鐵聯運量增長3%以上。
新時代新征程,大連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遼寧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錨定“兩先區”定位,聚焦“六個建設”任務,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鼓足干勁、真抓實干,堅決擔負起新時代東北振興“跳高隊”職責使命,高質量沖刺萬億GDP城市,在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上勇于爭先,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大連篇章。
(作者:大連市委副書記、市長 陳紹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