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15日電 中國正以創新動能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全球企業創造發展新機遇。在3月14日由中國日報社主辦、中國日報社企業傳播中心和中國對外政務信息服務平臺等承辦的第八期“CEO:與中國共成長”對話活動中,多位經濟學家與跨國企業高管一致表示,中國完全有能力實現2025年“5%左右”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因其市場持續釋放的消費潛力、人工智能引領的產業變革、以及精準有效的政策支持,正在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構筑起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穩固基座。
在今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報告指出,該目標既是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經濟增長潛力和有利條件支撐,并與中長期發展目標相銜接,突出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的鮮明導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林屾認為:中國經濟的超大規模市場、持續增強的創新實力,以及促消費、育新業的政策組合,為達成年度目標提供了三重保障。他強調,當前經濟結構正經歷新舊動能轉換,以人工智能賦能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已深度融入制造業與實體經濟,而“應用場景的突破性進展將成為重要增長點”。
德意志銀行中國首席運營官歐雷(Ole Gerdau)表示,盡管外部市場地緣政治風波不斷,但中國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協同發力令人對中國今年的經濟發展充滿信心。他預測消費將貢獻今年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二,“以舊換新政策資金翻倍等舉措,將有效激發市場活力”。談及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的崛起,Gerdau認為這重塑了全球對中國創新能力的認知:“這預示著國際資本將迎來加碼中國的重要轉折點。”
近來,中國創新突破成功案例密集涌現,與此同時,政策層面也在持續釋放積極信號,助力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宣布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預計撬動近萬億元社會資本;中國人民銀行明確將適時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工具,為實體經濟注入金融活力。資本市場對此作出積極回應,3月14日周五上證綜指收漲1.81%,創業板指飆升2.8%。
英國航空發動機制造商羅爾斯羅伊斯大中華區總裁王璀用“不止于市場”定義中國價值。“中國對創新驅動型增長的關注使其繼續成為對羅羅而言的一個重要國家,中國不僅僅是一個市場,更是羅羅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王璀表示。賽德思集團董事長王雷(Rani Jarkas)則強調,中國在算力、芯片、應用場景的全產業鏈布局,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完整生態:“技術實力自會發聲。”
這場創新浪潮正重塑產業格局。上海碳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ESG工作組專家黃彥翔指出,AI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不僅提升效率,更催生全新商業模式:“我們將AI深度嵌入碳核算平臺,使數據分析能力產生質的飛躍。” 王璀則透露,由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羅羅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北京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預計今年年底投入運營,該中心將成為世界領先的數字化運營的航空發動機維修和大修車間。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隨著新質生產力培育政策加速落地,中國在人工智能、綠色經濟等領域的先發優勢將持續轉化為增長動能。正如林屾所言:“當創新要素與實體經濟產生化學反應時,5%不僅是一個數字,更是質量變革的里程碑。” 這場貫穿全年的發展敘事,正在為全球投資者書寫新的機遇篇章。
“CEO:與中國共成長”對話活動是中國日報社旗艦活動之一,于2022年創辦,邀請知名企業高管和經濟學家用中英文雙語表達,積極展望中國經濟前景,為跨國公司高管和中外意見領袖搭建了理性、開放、務實的對話平臺,推動其就中國經濟和商業趨勢交換思想和探索新機。
該活動往期重磅中外嘉賓包括時任瑞典北歐斯安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凌萬儒(Peter Ling-Vannerus),世界銀行中國局代理首席經濟學家喬伊布(Ibrahim Chowdhury),中國英國商會名譽主席李安(Julian MacCormac),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薩法爾·帕爾韋茲(Safdar Parvez),中國歐盟商會國家代表、埃尼集團全球副總裁、埃尼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喬瓦尼(Gianni Di Giovanni),中國歐盟商會全國副主席及上海分會董事會主席代開樂(Carlo D’Andrea),Coach中國區總裁李麗安(Liliana Lucioni),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對外經貿大學校長趙忠秀,遼寧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兼廳長潘爽,法國威立雅集團中國區高級副總裁、董事總經理黃曉軍,星巴克中國政府事務副總裁周海冰,禾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金衛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