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17日長沙訊 秧好一半禾,苗壯一半產。 眼下正是早稻育秧關鍵期,湖南湘鄉搶抓時令,通過智能化育秧設備開展早稻集中育秧,全力跑好春耕生產“第一棒”,為全年農業豐收開好頭。
在湘鄉市白田鎮輝騰農機合作社新建的育秧大棚內,全自動智能水稻育秧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擺盤、鋪基質、消毒、播種、覆土……一系列工序一氣呵成。
“這套全自動智能育秧設備平均兩三秒便可完成一盤秧苗的播種,一個小時能生產2000盤。” 白田鎮輝騰農機合作社負責人文端林介紹,以前完成2000盤秧苗播種,4個人需要花上一整天,現在有了這套設備,只需1小時。
播種后的秧盤隨即被送入催芽室,利用自控設備精準調節濕度和溫度,進行快速催芽。“只需48小時避光環境培育,秧苗即可發芽。采用這種智能化的育秧方式,不僅可以大幅縮短育秧周期,提高早稻育秧效率,還能夠有效避免‘倒春寒’對早稻育秧的影響,讓秧苗質量更穩定。” 文端林說。
今年,輝騰農機合作社1000畝的早稻育秧全部采用這一新技術,不僅人工成本減少50%以上,還使生產效率提升十多倍,最大限度搶抓農時,不誤早稻生產。
目前,這套智能育秧設備除了滿足自用外,還為周邊農戶提供育秧服務。新田村種糧大戶劉旺和周邊幾名農戶在親眼見到智能化育秧設備培育出來的成品后,對它的高效表現贊不絕口,當場便簽訂了300畝秧苗的訂單。"這種標準化秧盤可以直接帶盤移栽,省時又省力。"劉旺說。
秧好半年稻。今年,湘鄉計劃種植早稻40萬畝,實施早稻集中育秧面積29.7萬畝以上。農業農村部門通過引進推廣現代化育秧設備,強化育秧技術培訓,帶動一批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開展智能化、規模化集中育秧,為穩定糧食生產面積、促進農業提質增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何純 朱友芳|辜晉 歐陽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