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跨越山河的鐵路,如何成為連接國與國、心與心的“黃金紐帶”?
中老鐵路用實打實的數據給出了答案:中老鐵路自2021年12月3日開通運營至今年2月底,累計開行旅客列車6.9萬列,發送旅客超4860萬人次,開行貨物列車5萬列,運輸貨物達5400萬噸。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中老鐵路以開放紓發展之困,以合作聚創新之勢,以共贏筑夢想之橋,將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轉化為可感可知的發展紅利。
以“硬聯通”奠定發展基石,成就區域經濟振興“加速度”。過去,老撾因地理桎梏而被冠以“陸鎖國”之名,如今,中老鐵路向西銜接西部陸海新通道,向北對接中歐班列網絡,向南打通東盟市場門戶,激活了沿線經濟帶的“沉睡資源”。中老鐵路全年跨境水果運輸量3年增長63倍,榴蓮、山竹等特產突破“果期魔咒”轉化為沿線農民增收的“四季財源”;2024年,磨憨—磨丁合作區吸引70家企業簽約、69家企業入駐、59個項目落地,見證著“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的質變。這些生動場景,正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發展成果共享的鮮活注腳。
以“軟實力”賦能服務升級,解鎖跨國聯運“新密碼”。中老鐵路的卓越表現,既源于鋼鐵軌道的硬核支撐,更得益于服務創新的持續突破。云南石化與國鐵昆明局聯合開展的罐式集裝箱運輸試驗,開創了“一箱到底”的多式聯運模式,破解了跨境危化品運輸安全難題;中老鐵路城市聯盟成立,構建起跨國產業鏈協同發展新平臺。從跨境冷鏈專列到“鐵路快通”模式,從數字化口岸到跨境電商專線,這條國際大通道不斷突破制度壁壘,讓“鋼鐵駝隊”的運輸效能升華為發展引擎,實實在在惠及沿線民眾。
以“心相通”澆筑友誼橋梁,綻放文明互鑒“并蒂蓮”。中老鐵路的飛馳,持續釋放著“硬聯通”牽引“心聯通”的澎湃動能。2025年春運期間,中老鐵路累計發送旅客超290萬人次,磨憨邊檢站統計數據顯示,跨境游客超4.2萬人次,比去年春運增長超49%。跨境旅游、商貿往來因鐵路而“雙向奔赴”,更催化著文化交融的化學反應。“潑水節”期間,中老乘務員聯合開展民俗展演;沿線車站設立跨境電商體驗中心,讓東南亞手工藝品走進中國家庭。這條鐵路正成為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立體紐帶,讓兩國情誼歷久彌堅。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中老鐵路奔騰向前的軌跡,生動詮釋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生根的堅實步伐,更昭示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偉力。未來,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這條寫滿友誼與機遇的“黃金通道”,必將續寫更多雙向奔赴、美美與共的時代詩篇!(簡艷、程皓艦)